时间:2024-11-13
652100云南省宜良县第一人民医院
急性肺栓塞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休克、血氧下降以及呼吸困难等,属于临床多发性心血管疾病,抗凝治疗能够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同时还能够使栓塞再发生率以及患者死亡率得到降低,为了提升治疗安全性必须为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1]。本文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0月收治的接受抗凝治疗的急性肺栓塞治疗的患者69例,探讨应用利伐沙班的效果,报告如下。
2016年8月-2017年10月收治急性肺栓塞患者69例,病情均经血管造影技术以及肺动脉CT获得确诊,排除其他肺部疾病患者、严重基础疾病患者、妊娠期以及哺乳期患者。依照患者应用治疗方式的差异进行分组,参照组34例,女14例,男20例;年龄38~79岁,平均(56.3±6.4)岁;探讨组35例,女14例,男21例;年龄34~77岁,平均(55.2±6.1)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患者入院后均需绝对卧床,同时采取吸氧以及止痛等对症治疗措施,参照组患者应用华法林联合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治疗,皮下注射5 000 IU低分子肝素钙,2次/d,治疗2 d后联合应用华法林口服治疗,服用3 mg/次,1次/d,依照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对华法林剂量进行适当调整,待INR值至2.0~3.0则停止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继续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确保患者INR水平保持在2.0~3.0范围内[2]。探讨组患者应用利伐沙班联合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治疗,服用10 mg/次,1次/d,持续用药7 d后停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继续接受利伐沙班口服治疗[3]。
观察项目:观察患者低二氧化碳血症等临床症状缓解情况以及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
疗效判定标准:①改善:患者低二氧化碳血症、低氧血症以及胸痛、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基本消失,影像学以及血流动力学栓塞征象明显减轻;②好转:患者低二氧化碳血症、低氧血症以及胸痛、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较治疗前有所减轻,影像学以及血流动力学栓塞征象有所减轻;③无效:患者胸痛等临床表现未见好转,部分患者病情加重[4]。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进行数据资料分析软件为SPSS 17.0,通过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差异以χ2或者t检验进行比较,(±s)表示计量资料。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经治疗后探讨组患者病情得到减轻30例,病情总好转率85.71%,患者治疗无效5例,参照组患者病情得到减轻29例,病情总好转率85.29%,患者治疗无效5例,对比两组患者病情总好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对比:探讨组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4例,总发生率11.43%;参照组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9例,总发生率26.47%。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表2 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对比[n(%)]
急性肺栓塞具有较高的临床发病率,临床常用治疗方式主要包括介入治疗、外科治疗以及内科保守治疗等,抗凝治疗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类型的肺栓塞患者治疗中。作为香豆素类抗凝药物,华法林能够对维生素K参与的凝血因子Ⅱ等在肝脏内的合成发挥抑制作用,可使患者病情复发率得到显著降低,具有较高的应用可靠性,但是在抗凝治疗中容易引发胃肠道出血、牙龈以及皮肤出血等不良反应[5]。利伐沙班可对Xa因子的活性位点发挥选择性阻断作用,可在凝血级联反应中产生重要效用。利伐沙班经患者口服后机体可迅速吸收,在合理范围内为患者提供多剂量用药不会出现累积等不良反应,而且该药与药物以及食物的相互作用较少,可明显降低胃肠道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有效性和安全性[6]。
此次研究中,经治疗后探讨组病情总好转率与参照组病情总好转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探讨组用药后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1.43%,参照组用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6.47%,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在急性肺栓塞抗凝治疗中应用利伐沙班治疗临床疗效理想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