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闭塞原因分析及溶栓治疗

时间:2024-11-13

674100云南省丽江市人民医院肾内科

2013年3月-2017年10月收治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对出现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引发因素及患者接受溶栓治疗的效果进行探究,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收治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122例,排除合并严重心力衰竭、肝功能衰竭、恶性肿瘤、冠心病患者以及既往有血栓栓塞病史患者。根据患者动静脉瘘是否出现闭塞分为两组,其中动静脉内瘘堵塞组59例,女27例,男32例;年龄43~79岁,平均(63.8±4.3)岁。动静脉内瘘未堵塞组63例,女29例,男34例;年龄41~76岁,平均(53.2±4.2)岁。

方法:收集和回顾性分析患者基本临床资料,主要包括头静脉直径、桡动脉直径、体重、透析次数以及合并症、原发病等[1]。对动静脉内瘘闭塞患者进行溶栓治疗,自患者肱动脉顺行插管,然后将4F导管鞘置入,通过造影明确血栓形成具体位置后将溶栓导管置入并注入10 mL生理盐水、50 mg肝素以及25万U尿激酶混合溶液,持续溶栓时间30 min~3 h,尿激酶应用剂量20万~60万U[2]。

观察指标:分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堵塞原因以及溶栓治疗效果。

结 果

动静脉内瘘堵塞原因分析:动静脉内瘘堵塞组与动静脉内瘘未堵塞组患者性别、透析频率、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多囊肾等各类原发病、冠心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体重、头静脉直径、桡静脉直径、纤维蛋白原、血红蛋白、血清蛋白、糖尿病、低血压、频繁穿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动静脉内瘘堵塞溶栓治疗效果分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堵塞再通平均时间(34.3±9.8)min,56例患者成功再通,成功率94.92%,3例患者失败,失败率5.08%。

讨 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被广泛应用于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治疗中,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包括中心静脉透析导管、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等,其中动静脉内瘘为临床应用较广的永久性血管通路,具有可反复应用、并发症发生率低以及血流量充足的特点[3]。但是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容易伴发血管硬化、糖尿病、高血压等病症,患者血管条件差、低血压、不当压迫止血以及反复穿刺等均有可能引发动脉内瘘闭塞[4],临床常用解决办法包括手术切开取栓、手术重建、尿激酶溶栓等。其中,尿激酶溶栓等有操作方便、风险小以及创伤小的特点,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再通成功率。

表1 两组动静脉内瘘堵塞原因分析

动静脉内瘘堵塞的主要原因为血栓形成,内瘘手术通过人为方式将静脉以及动脉血管吻合,导致血管自然结构和走形发生变化并造成吻合口血管内膜不光滑造成血流速度下降并易升高附壁血栓发生率。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存在脱水过度以及血压过低等现象或者患者长期存在低血压等症状也会造成血流缓慢并形成血栓。糖尿病肾病患者存在营养不良以及代谢紊乱等症状,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等释放量明显增加,易导致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并使得血小板大量聚集,从而加大血栓发生率。

尿激酶溶栓治疗在动静脉内瘘血栓方面能够取得显著的疗效,尿激酶为丝氨酸蛋白酶,由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生成,可对血浆中纤溶酶肽键产生裂解作用并可使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从而取得纤维蛋白水解效果,有助于溶解血栓,而且该治疗方式对患者全身纤溶酶活性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安全性。

综上所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引发因素与患者年龄、体重、头静脉直径、桡静脉直径、低血压等具有重要关联,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能够显著提升内瘘再通率,有助于促进患者治疗过程顺利进行。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