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4-11-13

223800宿迁市宿城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急性期脑梗死是一种较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是因多种因素导致患者脑组织受损,局部供血不足或障碍,引发脑组织缺氧性坏死,进而导致神经功能损伤等[1]。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头痛、耳鸣等,其致残率及病死率比较高[2]。目前,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药物较多,拜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都是抗血小板药物,对急性期脑梗死有很好的治疗效果[3]。如果将拜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是否会起到比单一药物治疗更好的疗效,值得临床研究。

资料与方法

2016年1-12月收治急性期脑梗死患者90例,将患者按照自愿原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患者均满足第4届脑血管学术会议修订的有关急性期脑梗死的相关诊断标准,并经MRI与CT检测确诊,发病时间24~72 h内。排除意识精神障碍、严重消化道溃疡、有脑出血史、血小板降低存在出血可能性、严重肝肾功能疾病、大面积出现脑梗死以及严重过敏史的患者。治疗组男25例,女20例;平均年龄(60.2±9.8)岁。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平均年龄(63.3±8.7)岁。两组患者均自愿参加,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男女构成以及年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数据结果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服用拜阿司匹林,用药100 mg/次,1次/d,晚上服用;治疗组在对照组患者用药基础上增加服用氯吡格雷,用药口服75 mg/次,1次/d。两组用药治疗疗程14 d,14 d后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同时对合并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给予对症治疗,两组在合并症治疗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观察指标:治疗14 d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指标为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自理能力越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值越低代表患者神经功能越健全);采用全血黏度检测仪测定患者血浆黏度与纤维蛋白原水平,采取血小板分析检测仪测定血小板聚集率;记录患者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情况。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完成数据统计学分析,以(±s)表示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若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生活自理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对比分析,见表1。

两组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以及血浆黏度指标对比分析,见表2。

不良反应情况对比: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产生颅内出血、皮肤黏膜出血、胃肠道不良反应、皮疹等不良反应。

讨 论

脑梗死发病基础是动脉硬化、动脉收缩管变窄、血小板凝聚加快,造成患者发生血栓,因此在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疾病时最为重要的是阻止血小板凝聚,所以及时给患者服用抗血小板凝聚的药物很重要[4]。这样不仅能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率,还能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

拜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都是临床上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常用药物。拜阿司匹林能够抑制机体内血小板环氧化酶的产生,能够抑制血小板的不断产生,有效避免血小板在机体内发生聚集,改善血流循环抗血栓,并且对人体胃肠道伤害小,能够精确地达到肠溶的作用,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动脉硬化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5]。氯吡格雷作为噻吩并吡啶类药物其中的一类,其能够起到活化血小板的作用,抑制机体内血小板的凝聚,并且作为ADP受体阻断剂,能够有效与机体内血小板膜表面上的ADP受体相互结合,使得纤维蛋白原不能与糖蛋白GPⅡb/Ⅲa相结合,进而使得机体内血小板不能发生聚集,抑制血小板活性,临床应用于治疗中风、脑栓塞、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等疾病,同时对于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有很好疗效[6]。拜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能够以不同的方式抑制血小板聚集,吸收快,方便服用,使血栓的形成和发展得到了抑制,防止患者病情进一步发展恶化。

根据本次研究表明,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效果优于单用拜阿司匹林治疗,联合用药治疗能够达到更好的抗血小板效果,有效的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生发展,使得病情缓解,改善生活能力及神经受损程度,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有很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生活自理能力 神经功能缺损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45 37.3±21.6 69.6±13.9 65.21±9.32 40.78±5.53对照组 45 37.5±22.2 50.3±11.3 65.63±9.57 48.36±7.23 t 0.043 3 7.227 3 0.210 9 5.881 0 P 0.965 5 0.000 0 0.833 4 0.000 0

表2 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血浆黏度以及纤维蛋白原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血浆黏度以及纤维蛋白原指标对比(±s)

?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