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3
223800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
缓慢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特征为心率减慢[1]。情况严重时患者甚至会死亡,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2]。心脏起搏器植入经过不断发展已从单腔发展到双腔[3]。本次研究采用心脏起搏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选取36例老年缓慢心律失常患者,将他们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实施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参照组实施单腔心脏起搏器植入,对比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心功能疗效,结果如下。
2016年2月-2018年1月收治老年缓慢心律失常患者2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观察组17例,男11例,女6例;平均年龄(68.38±9.73)岁。参照组12例,男8例,女4例;平均年龄(67.38±9.72)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观察组患者实行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多采用经静脉起搏的方式[4]。患者首先予以局部麻醉,然后进行穿刺,左锁骨下静脉穿刺,穿入心室、心房电极,将双腔心脏起搏器在左侧皮下组织与胸大肌筋膜间的囊带中放入[5]。右心室中置入心室电极,与心房电极相连接并固定,起搏参数按标准进行设置。参照组实行单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6]。
观察指标:术后0.5年进行随访,对患者的心功能进行评价,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心率(HR)等指标[7]。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状况。
两组术后0.5年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心率(HR)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经治疗后出现并发症状况: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出现囊袋血肿症状1例,并发症发生率5.88%;参照组患者经治疗后出现并发症2例(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s)
时间 组别 左室射血分数(%) 心输出量(L/min) 心率(次/min)治疗前 观察组 40.16±3.55 3.86±1.11 50.88±5.97参照组 40.56±3.56 3.92±1.08 50.85±5.96 t 0.013 0.177 0.023 P>0.05 >0.05 >0.05治疗后 观察组 48.52±4.47 7.69±3.26 73.13±5.18参照组 42.36±3.28 4.28±1.84 59.47±4.83 t 11.432 6.232 13.258 P<0.05 <0.05 <0.05
随着医疗设备的不断发展,心脏起搏器广泛用于临床。心脏起搏器的使用,使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生活发生了改变,心脏起搏器的发展经历了3个主要阶段:房室同步、变时性、心室同步起搏[8]。心脏起搏器的工作原理是给患者实施一定的电脉冲,对心脏形成刺激,使心脏根据一定的频率来进行有效的收缩。心脏起搏器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主要分为单腔心脏起搏器和双腔心脏起搏器。单腔心脏起搏器属于比较传统的起搏器类型,它的心室电极导线位于右室心尖部,是非生理性起搏技术。双腔心脏起搏器将心房电极导线与心室电极导线分别置于右心耳与右室心尖部或间隔部,属于生理性起搏技术。给患者置入心脏起搏器不仅能够避免心衰、猝死等症状的产生,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适应性[9]。双腔心脏起搏器与单腔心脏起搏器相比有很多优点,相对于单腔心脏起搏器,双腔心脏起搏器可在单腔与双腔起搏间进行相互转换,还能够为患者提供与其自身频率相对应的心脏活动,满足患者活动的所需频率[10]。本次研究表明,双腔心脏起搏器在老年缓慢性心律失常治疗过程中有着很好的效果,双腔心脏起搏器能够有效刺激心脏,降低了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双腔心脏起搏器的脉冲刺激,可使患者的心脏出现舒张与收缩,患者心脏能够正常收缩,患者的心输出量平稳,患者的心功能得到了明显提高[11]。双腔心脏起搏器和单腔心脏起搏器对改善老年缓慢性心律失常效果明显。相比单腔心脏起搏器,双腔心脏起搏器的效果更为显著。
总之,双腔心脏起搏器对老年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心功能,提高了临床价值,值得推广[1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