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3
751300宁夏同心县人民医院麻醉科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具有创伤小、术程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临床广泛应用。但是手术过程中,人工气腹影响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功能,因此在麻醉的选择上多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靠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作为调控麻醉深度及麻醉用药的标准。麻醉深度的观察和管理是麻醉期间的主要任务之一,但是术中血流动力学并不能准确反映麻醉深度。而脑电双频指数(BIS)能够较好监测大脑皮质功能状态及变化,是监测麻醉深度常用的指标,它能够对脑电图进行处理、计算,可以直接测量麻醉的深度[1]。因此,本文通过BIS的变化对麻醉深度进行调控,并与术中血流动力学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860例,ASA分级Ⅰ~Ⅱ级,均排除心血管疾患或肝肾功能异常、术前神经系统疾病、听觉异常、困难气道患者。随机分成BIS监测组和血流动力学监测组各430例,其中BIS监测组 男 230 例(53.5%), 女 200 例(46.5%),男女之比1.15:1;年龄35~66岁,平均(50.2±3.2)岁;身高155~179 cm,平均(166.3±3.2)cm;体重 49~79 kg,平均(62.3±4.2)kg。血流动力学监测组男230例(53.5%),女200例(46.5%),男女之比1.15:1;年龄35~66岁,平均(50.2±3.2)岁;身高155~179 cm,平均(166.3±3.2)cm;体重49~79 kg,平均(62.3±4.2)kg。
方法:所有患者入手术室后监测心电图、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末二氧化碳等指标。麻醉诱导方法:静脉推注丙泊酚1~2.0 mg/kg,枸橼酸芬太尼15~30 μg/kg,维库溴铵0.08~0.1 mg/kg,2 min推完。维持用量丙泊酚100 μg/(kg·min),瑞舒芬太尼0.25~1 μg/(kg·min),经微量泵持续输注,间断追加维库溴铵,追加方法:于气管插管后20 min第1次追加0.05 mg/kg,而后每40 min追加0.05 mg/kg。丙泊酚输注调节:BIS监测组根据BIS变化,维持BIS在40~60,若BIS值>75,间断推注丙泊酚3~5 mL,血压过高,间断推注丙泊酚3~5 mL。血流动力学监测组根据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维持DBP在60~90 mmHg,SBP在90~140 mmHg,每次调节5 μg/(kg·min)。停药时间:气腹终止前5 min,停止丙泊酚输注,放气时停止瑞舒芬太输注。
表1 860例患者麻醉期间各时间点麻醉血压、心率变化(±s)
表1 860例患者麻醉期间各时间点麻醉血压、心率变化(±s)
麻醉时间 心率 DBP(mmHg) SBP(mmHg)动力学监测组 BIS监测组 动力学监测组 BIS监测组 动力学监测组 BIS监测组T0 81.1±5.5 81.2±5.6 76.6±5.5 76.5±5.7 119.6±5.4 119.5±5.5 T1 77.1±5.7 77.2±5.4 58.6±2.5 57.5±2.6 96.6±6.1 96.5±6.0 T2 76.1±5.5 76.2±5.4 74.6±5.2 73.5±2.7 96.6±5.4 127.5±4.5 T3 75.1±4.9 74.9±5.2 70.6±6.0 76.5±5.7 114.6±5.3 122.5±6.5 T4 76.1±5.2 77.2±5.3 88.6±2.9 88.5±3.7 127.6±4.4 132.5±5.1 T5 80.1±5.1 77.2±4.6 81.6±2.9 88.5±4.7 118.6±4.4 132.5±4.5 T6 81.1±5.3 82.2±5.4 64.5±6.8 76.5±5.3 112.6±5.9 101.5±6.4 T7 81.3±7.5 84.2±7.6 64.6±5.5 76.5±5.7 119.6±5.1 119.5±5.4 T8 81.1±5.4 85.2±5.5 76.6±5.6 86.5±5.7 120.6±5.5 127.5±5.2 T9 82.1±6.6 85.2±6.6 86.6±5.7 87.5±5.7 124.6±5.4 127.5±5.5
监测指标:监测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时(T1)、插管后5 min(T2)、切皮前(T3)、完成气腹时(T4)、气腹开始至停止丙泊酚输注(T6)、手术结束时(T7)、拔管时(T8)、拔管后10 min(T9)时间段的血压、心率及BIS变化、用药量和复苏时间。
860例患者麻醉期间各时间点麻醉血压、心率变化:两组患者各期的心率、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时、插管后5 min、切皮前和拔管后10 min,即T0~T3和T9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完成气腹时、气腹开始至停止丙泊酚输注、手术结束时、拔管时,即:T4~T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BIS变化比较:T0~T3两组BI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3~T9两组BI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患者拔管时间、离室时间和丙泊酚用量比较:BIS监测组在拔管时间、离室时间和丙泊酚用量方面明显少于动力学监测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判断麻醉深度的临床特征除了血压和心率可准确测量外,其他多数临床特征不易测量,而手术与麻醉的相互作用使临床体征变得更为复杂,由此增加了麻醉深度的判断难度。脑电双频指数是通过对脑电图进行处理,计算得到的综合指数,可以直接测量麻醉药物和镇静药物对大脑皮层作用的效果,从而反映麻醉药和镇静药对麻醉深度的影响,可以很好地反映意识水平[2]。
表2 两组患者BIS变化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BIS变化比较(±s)
注:T8~T9是警觉/镇静评分,即OAA/S。
麻醉时间 动力学监测组 BIS监测组 P T0 96.1±1.1 96.8±0.8 >0.05 T1 46.3±5.4 44.6±4.5 >0.05 T2 57.7±2.6 57.5±3.1 >0.05 T3 39.4±5.1 54.6±4.2 <0.05 T4 43.1±9.1 55.3±3.6 <0.05 T5 36.1±5.8 53.8±5.1 <0.05 T6 48.6±5.1 59.8±5.8 <0.05 T7 82.1±3.1 84.8±2.8 <0.05 T8(OAA/S) 3.1±0.3 3.6±0.5 <0.05 T9(OAA/S) 4.2±0.7 4.9±0.3 <0.05
表3 两组患者拔管时间、离室时间和丙泊酚用量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拔管时间、离室时间和丙泊酚用量比较(±s)
组别 拔管时间(min) 离室时间(min) 丙泊酚用量[μg/(kg·min)]动力学监测组 17.6±2.2 24.1±1.6 105.3±11.9 BIS监测组 12.3±1.2 17.1±2.0 91.2±5.2
腹腔镜治疗胆囊疾病能够使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突出表现为外周血管阻力(PVR)的变化,综合分析人工气腹对PVR的影响主要表现:①机械因素:即人工气腹后腹内压增高,压迫腹主动脉、腹内脏器官血管及静脉;②引起内分泌的变化,可以促进垂体后叶素、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水平升高,增加了心脏的负荷,因此仅仅靠血流动力学判断麻醉深度是不可靠的。
BIS监测器是反应信号处理脑电图的非侵入性装置,它们提供了在手术中、外伤或医学疾病中接受机械通气和镇静剂的患者镇静程度的指标。BIS指数的评分范围0~100,是脑电活动的度量;90~100分,与清醒状态相关;70~80分,有意识镇静;60~70分,深层镇静;40~60分,全身麻醉。静脉全麻药中,以BIS为反馈信息的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系统与人工开环控制比较,系统性能更优越,麻醉镇静深度更稳定、更理想[3]。
本组资料结果表明,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控制平稳,在手术结束时,血流动力学监测组要加大调控力度,BIS监测组在拔管时间、离室时间和丙泊酚用量方面明显低于动力学监测组,由此可见,脑电双频指数监测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深度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重要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