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3
653100云南省玉溪市中医医院CT室
就阑尾囊性病变而言,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多见,虽然我国对于该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深度,但是并未对阑尾囊性疾病进行相关报道[1]。鉴于此,本文选取2012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经手术病理确诊为阑尾囊性病变患者150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回顾性分析所有参与研究患者的CT表现,希望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2012年1月-2018年2月收治阑尾囊性病变患者150例,均经过临床病理学诊断,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85例,女65例;年龄11~73岁,平均(32.5±15.2)岁。其在临床中表现主要为右下腹包块和转移性的右下腹痛与腹胀以及厌食,还有恶心、呕吐、腹泻以及膀胱刺激征等。其中有2例患者出现阑尾黏液性囊肿,有1例阑尾黏液性的囊腺瘤没有比较明显的临床症状,是在体检过程中发现的。有3例患者的血清中CEA和CA199出现升高的情况。此次研究中的对象经过手术病理得到证实后,发生阑尾脓肿52例,发生黏液囊肿25例,发生黏液囊腺瘤32例,发生黏液囊腺癌28例,发生憩室并发炎症13例。
方法:选择Brilliance 16层螺旋CT机,所遵循的扫描条件是,120~140 kV和180~220 mA,层厚范围0.50~0.75 mm,层间距0.50~0.75 mm,同时,螺距范围1。对比剂使用选择碘佛醇(33.9 gI/mL)80~100 mL,注射速率3~4 mL/s。所有患者都进行双期增强扫描,在动脉期的延迟时间上注射对比剂之后的25 s,患者的实质期是注射对比剂之后的60 s。所有患者均实施多平面重组成像,多角度直观显示病变范围。
阑尾囊性炎症性病变在CT检查中的表现分析:在本次研究中,发生阑尾脓肿的52例患者经CT检查主要症状为阑尾管状的结构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边缘比较模糊的如同圆形一样的不规则囊样低密度区,其最大径3.1~6.9 cm。此外,病灶中是片状低密度影18例,患者在CT值上处于12~28 HU。其中,有2例患者发生囊腔中液平面,6例患者的囊腔中出现蜂窝状积气与粪石影,最大厚度1.3 cm。在脓肿周围肠系膜同心圆状的不规则排列,呈条片状纠集影25例。发生盲肠和末段回肠的管壁水肿症状的患者有增厚伴明显分层强化。出现右侧腰大肌的前缘筋膜和结肠侧锥筋膜的增厚6例。10例患者出现阑尾憩室炎,其表现是和阑尾连接的囊袋状影,其直径2.6 cm,所呈现的囊壁是非常均匀的。
阑尾黏液性囊肿的CT检查表现:25例该病症的患者中,均为右下腹阑尾区的边界出现圆形和椭圆形以及长管状的囊性肿块,径线3.1~6.3 cm,其在CT上表现为壁薄均匀,CT值7~18 HU;发生囊壁弧线状钙化8例,发生病变近端阑尾结节状的高密度影7例;10例患者病变周围肠系膜脂肪均清晰存在。此外增强囊壁没有发生明确强化16例,发生轻度强化9例。
对于阑尾囊性病变实施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如果阑尾区域中的囊性病变,当壁厚同时伴有比较突出的周围渗出性的改变,在增强之后明显囊壁强化同时出现周围肠壁水肿的分层强化,可以判定阑尾脓肿的诊断[2]。如果在阑尾区中囊性病变是孤立阑尾的囊性病变,并且囊壁较薄,可以考虑是阑尾黏液囊肿或者是阑尾黏液腺瘤;如果多房病灶中有分格征象的话,那么考虑是阑尾黏液性囊腺瘤;如果多平面重组检查后,病灶近端中有结石患者,就是阑尾黏液性囊肿。如果囊壁出现增厚,同时伴有不规则的乳头状突出患者,就可以判定是阑尾黏液性囊腺癌;如果还伴有消化道癌胚抗原逐渐升高的患者,就更加可以确定其为阑尾黏液性囊腺癌。原发阑尾囊性病变需要和这一区域中的其他疾病进行临床鉴别,主要有卵巢囊肿和肠重复畸形与右下腹术后的炎性包块和肠系膜囊肿以及美克尔氏憩室,还有盲肠恶性肿瘤等多种疾病。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与多平面重组的图像进行结合,寻找正常阑尾是比较重要的[3]。
总而言之,CT检查与多平面重组的有效结合,有助于临床中阑尾囊性病变的有效诊断以及鉴别,具有非常好的临床价值,是现阶段临床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辅助性的检查方法,如果和临床症状与实验室的检查进行有效结合,一般在手术之前就可以对阑尾囊性的病变性质和范围与周围组织的受累情况进行判定,有助于临床治疗有效性的提高。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