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时间:2024-11-13

618200绵竹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四川)

急性心肌梗死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表现常不典型,复发者较多,合并症也比较多见[1]。现对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男46例,女22例;年龄30~84岁,平均57岁;其中直接送入介入室急诊手术5例。将68例患者随机分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①接诊护士经绿色通道尽早将患者送至红区的抢救室,立刻告知主治医师,随后指导患者家属挂号或进行急诊住院手续的办理。②评估病情:在最初接诊的30 s,由接诊护士通过询问(患者疾病史、本次发病时间等)、观察(意识、呼吸等)、触摸(肢体末梢温度等)的方式,对患者病情进行初步了解,对其危重程度迅速评估,再利用持续心电监护、心电图等进一步对其病情严重情况进行判定。③向患者(家属)讲解抢救治疗的目的和重要性及相关知识,以取得配合。准备抢救药物和物品,包括抢救箱、除颤器、氧气、心电图机、血压计、微泵、心电监护仪等。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取合适的体位,持续高流量吸氧。保持病室的安静,减少探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正确连接各种监护装置,及时记录各参数。动态监测全导联床边心电图,并做好定位标记。定时监测心肌标志物。胸痛剧烈不能缓解的患者,遵医嘱即刻给哌替啶或吗啡止痛,遵医嘱及时服用双抗药物,并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2]。给予留置静脉输液,选择粗大近心端左侧肢体的静脉,建立1条通路以上的静脉通道。遵医嘱正确用药,并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严格掌握血管活性药的剂量和注射速度,正确使用微泵。记录24 h出入量。严密观察各项早期并发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做好相应急救处理。给予心理、社会支持,缓解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增加患者的安全感。④给予饮食指导:心肌梗死急性期给患者流质食物,控制总热量<4 180 kJ/d,成少钠盐摄入,少量多餐。认真做好各项生活护理,提高患者舒适度。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勿用力排便,以免发生意外。记录和报告抢救过程。

结 果

就分诊评估时间、院内首份心电图时间、护士给双抗药物时间以及总抢救时间而言,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刚住院后,病情处于高峰,预后甚为凶险,尤其老年患者心理往往焦虑、抑郁,对疾病惊恐不安。此期,患者的家属除积极配合医务人员挽救、观察之外,在床边康复护理中,应该给患者提供心理慰藉和鼓励,消除不良的心理影响,建立克服疾病的信心。当急性期心肌梗死的患者发病1周后,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指标正常,无心律失常、心衰和心绞痛的情况下,家属可以在医院的病床上为他们做一些康复护理。据统计,50%~81.2%的患者在疾病发作前有前驱症状。主要表现为疲劳、胸部不适、易怒、心悸、气短、活动期间心绞痛。心绞痛的特征是频繁发作,频繁发作和持续时间长,可以持续数小时或数天而没有触发。休息或硝酸甘油治疗效果差。患者常有烦躁,冒冷汗,恐惧或猝死的感觉。少数患者可能没有疼痛,可能最初表现为心源性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3]。在疼痛期间,如果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皮肤湿润,脉搏细而迅速,汗流满面,食欲下降,意识迟钝,甚至昏迷,则表现为休克表现。约20%的患者在发病后数小时~1周内出现休克。严重的疼痛常伴有上腹部的恶心、呕吐和疼痛。急性左心衰竭是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32%~48%。一般来说,患者在发作后24~48 h内有发热,白细胞增加,ESR升高,持续约1周[4]。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s,min)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s,min)

组别 例数 分诊评估时间 院内首份心电图时间 护士给双抗药物时间 总抢救时间观察组 34 0.52±0.13 4.64±1.30 4.25±0.87 40.39±6.36对照组 34 2.38±0.52 7.24±1.74 7.53±1.29 61.18±6.52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脏病科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急性发作期的护理对预后有重要影响,总结急性期患者56例的护理经验如下:①止痛、镇静:当心肌梗死急性发作时,患者多有烦躁不安,疼痛,心理压力大,恐惧也随着疼痛加重而增加,因此尽快注射盐酸哌替啶或罂粟碱、吗啡等,以减轻疼痛感。胸痛较剧者,可给予镇痛药物,胸痛部位可敷贴消炎止痛膏,干性胸膜炎之剧痛,如经一般镇痛针剂不能缓解时,可用宽胶布固定胸廓,减少活动度[5]。对于胸痛伴剧烈咳嗽的患者可用热湿敷缓解疼痛,但要注意热湿敷的温度,以免烫伤。对于胸痛、剧咳伴咯血的患者可用冷湿敷。②卧床休息:患者必须卧床休息1~2周。护理人员必须具有熟练的护理技巧,以尽可能减少护理时间,同时保持患者温暖,预防事故发生。③给氧:可使心肌缺氧状态获得快速改善,以避免扩大心肌梗死面积,还可使疼痛减轻,为确保氧气成功,护理人员应对氧气效果进行密切观察。④严密监护: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呼吸、心率、脉搏、体温等,每小时记录1次。体温要每4 h记录1次,对24 h内产生的液体量进行准确记录。⑤饮食护理:由于卧床时间延长,导致胃肠蠕动减弱,消化功能差,食欲不振,患者应该进入轻度易消化的低盐饮食。避免进食和食用刺激性食物或发酵食物以减少便秘和腹胀的发生。不宜过快进食,以免患者心脏负担增加。⑥保持通畅大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排便方式发生改变,胃肠蠕动缓慢,容易出现便秘。排便期间,心脏耗氧量和心肌缺氧均会增加,甚至出现心脏骤停[6]。

总之,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