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无缝隙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改善情况、预后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时间:2024-11-13

410006长沙市第四医院

本文主要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接受无缝隙护理对其心绞痛改善情况、预后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作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老年冠心病患者100例,以分段随机化法分组,每组均为50例。试验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60~81岁,平均(73.02±11.25)岁;病程0.5~8年,平均(12.63±4.23)年;NYHA分级:10例为Ⅳ级,15例为Ⅲ级,25例为Ⅱ级。对照组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60~82岁,平均(73.11±11.22)岁;病程0.5~9年,平均(12.61±4.22)年;NYHA分级:9例为Ⅳ级,17例为Ⅲ级,24例为Ⅱ级。本研究已被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老年冠心病患者均可积极参与本研究,2组基本资料之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⑴对照组接受常规化护理,即指导患者卧床休息,加强其心电监护,给予其高流量吸氧,常规给予其调脂、抗栓等干预。⑵试验组则接受无缝隙护理,具体如下:①成立无缝隙护理小组,以责任组长作为第一负责人,按照青、中、老的原则进行搭配,根据其具体的护理能力以及病情观察能力,对1~3例患者进行分管,同时,生活护理员也参与到无缝隙护理小组中,合理安排生活护理人员的工作,使其积极参与至患者的日夜护理中,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护理。②无缝隙护理的排班,实施APN排班制度,即A是08:00-16:00,P是15:00-22:00,N是22:00-08:00,合理排班,在节假日、连班时,适当增加护理人员,根据其具体的能力合理排班,对护理工作的安全性、连续性进行保证,并保证护理人员可以充分休息[1]。③无缝隙护理的实施,患者在入院后,无缝隙小组成员即评估患者的健康需求、心理状态、疾病认知程度、生活方式、病情等[2],制定相应护理计划,在强化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患者安全用药、治疗方法、临床表现、致病因素、病理生理等知识的健康教育,实施生活方式指导、心理护理等干预。指导对自身行为进行控制,适当增加豆制品、蛋类、瘦肉等富含蛋白质食物的摄入量,对维生素的摄入量进行保证,可通过腹部按摩的方式,来保持大便处于通畅的状态[3]。

观察指标:对两组护理后的心绞痛改善情况、预后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分析。心绞痛情况:以SAQ(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进行评分,包括疾病认知程度、活动受限、心绞痛稳定、心绞痛发作等项目,分数越高,表示心绞痛改善程度越好。预后情况包括心力衰竭、再次心梗、心绞痛以及死亡情况。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价,包括不满意,一般满意、十分满意。

结 果

两组心绞痛改善情况:试验组心绞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组预后情况对比:试验组的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组护理满意度对比:试验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讨 论

无缝隙护理指的是从门诊治疗、入院至出院的一体化护理服务,其不仅能够为患者实施更加全面的院内健康教育以及病情观察,且可协助患者进行外出检查,使得患者在住院的期间,可以接收到更加完整和细致的护理,从而对护理质量进行保证[7]。无缝隙护理实施的过程中,对不同级别、护理能力等的护理人员具体工作标准、职责进行制定,明确岗位的职能,将其责任心提高,其中的生活指导、心理护理以及健康知识宣教,可促进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更好建立控制疾病的相关行为,将其疾病进展速度减缓,以此对其预后进行改善[7]。

综上所述,无缝隙护理应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可更好对其心绞痛情况以及预后情况进行改善,值得推广。

表1 两组心绞痛改善情况对比(±s,分)

表1 两组心绞痛改善情况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疾病认知程度 活动受限 心绞痛稳定 心绞痛发作试验组 50 72.15±14.56 72.23±11.66 89.13±10.37 93.23±12.57对照组 50 58.51±12.35 62.16±10.34 72.24±9.41 85.12±11.56 t 5.051 7 4.569 1 8.528 9 3.358 0 P 0.000 1 0.000 1 0.000 1 0.001 1

表2 两组预后情况对比[n(%)]

表3 两组护理满意情况对比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