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3
674100云南省丽江市人民医院儿科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为临床常见病,而细菌感染为最常见类型,如果诊断不及时、治疗不恰当,极易发展为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化脓性脑膜炎等重症感染,甚至导致新生儿死亡[1]。既往的检查手段中,对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效果欠佳,目前研究发现,血清降钙素原的升高与细菌感染密切相关[2],从而可以为临床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本文探讨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7年1-12月收治住院新生儿128例,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每组64例。感染组男36例,女28例;出生日龄1~28 d,平均15.5 d;其中全身感染35例,局部感染29例。非感染组男40例,女24例;出生日龄0~28 d,平均10.6 d;其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0例,新生儿窒息15例,新生儿低血糖症5例,新生儿咽下综合征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两组患儿均采用QMT8000型免疫定量分析仪,采集静脉血分离血浆以进行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的检测,同时行血常规、血培养、分泌物细菌培养等。两组患儿的相关检测均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PCT检测结果分为<0.1 ng/mL为阴性,0.1 ng/mL<PCT<0.5 ng/mL为轻度感染,0.5 ng/mL<PCT<2 ng/mL为中度感染,PCT>2 ng/mL为重度感染,PCT≥10 ng/mL为脓毒血症或脓毒性休克。CRP<10 μg/mL为阴性,10 μg/mL<CRP<25 μg/mL提示病毒感染可能,CRP>25 μg/mL为细菌感染。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0.0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检测结果比较,见表1。
感染组中全身感染与局部感染的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检测结果比较,见表2。
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的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组的降钙素原阳性率明显高于C反应蛋白阳性率。全身感染与局部感染的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身感染的降钙素原阳性率明显高于C反应蛋白阳性率。
新生儿感染如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化脓性脑膜炎等早期症状和体征不明显,如临床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患者的病情可快速发展,从而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导致临床治疗效果差,甚至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据研究统计,新生儿感染的病死率约占新生儿病死率40%左右[3],对儿童的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也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只有在临床中尽量做到早期诊断,才能有针对性地给予临床治疗,才有可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预后。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能快速鉴别非细菌性炎症和细菌性感染。
C反应蛋白是临床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检测指标,是炎症反应的重要标志。在病毒感染时,C反应蛋白一般处于正常水平,在一些特殊病毒感染时,C反应蛋白水平可轻度升高,所以动态观察C反应蛋白,一般C反应蛋白水平会随着感染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从而能够为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4]。
降钙素原是降钙素的前肽物质,在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一般检测不到,在细菌感染3~6 h即可检测到其水平升高,是国际脓毒血症诊断指南推荐的早期特异性指标。当患者发生严重的细菌感染时,降钙素原水平可显著升高,并且随着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的增加,降钙素原的水平也会增加。在诊断细菌感染时,降钙素原水平的异常升高一般早于患者的临床体征的变化级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等的变化,从而能够在早期为细菌感染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5]。随着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后,降钙素原水平会逐渐降低。在严重感染组中,降钙素原明显升高,在治疗过程中如下降明显则预后好,如无明显下降或进行性上升则预后差,故可作为疗效判定和预后评估的指标。
表1 两组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检测结果比较
表2 感染组中全身感染与局部感染的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检测结果比较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