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促进作用研究

时间:2024-11-13

410015湖南省长沙市第三医院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脑梗死的治疗水平也越来越高,很多患者获得了长期生存,但是仍然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因此,对于这一类患者必须要加强护理,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从而改善生活质量。本研究针对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采取护理干预的效果而展开,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2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各45例,参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43~75岁,平均(59.3±4.7)岁;观察组男20例,女25例;年龄41~76岁,平均(58.5±7.6)岁。一般资料对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检查、临床诊断等认为入选患者均符合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②经核磁共振和CT检查确诊。③患者GCS评分均>8分,病情稳定。④患者均有肌力下降、肢体功能障碍的表现。⑤病程均72 h以内。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系统恶性肿瘤的患者。②有严重的心、肺、肾功能损害的患者。③合并肝肾功能损害。

护理方法:所有患者均采取卧床休息,常规治疗包括营养脑神经、促进微循环等药物治疗,并辅以临床常规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的监测、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等以及用药指导。观察组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内容包括:①早期康复干预:当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且神经症状没有进一步的发展可帮助患者制定相应的康复训练计划,为患者讲解康复训练的内容,指导患者进行肢体摆放和被动进行关节处的活动和运动,加强健侧和患侧翻身练习,指导患者双手交叉练习和桥式运动,还要加强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包括自己穿衣、洗漱以及进餐等,训练的强度要循序渐进,训练的动作要由简单到复杂,不断的鼓励患者,增强患者康复训练的信心[1]。②认知干预:在患者清醒后向患者讲解脑梗死有关的知识,可采用宣传手册、展板以及挂图等,将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方法以及预后告知患者,重要的是将用药的相关知识解释清楚,包括用药方法、剂量、不良反应等。主动解答患者的疑虑,让患者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其治疗的信心[2]。③疾病护理:患者病情稳定后护士可针对其具体情况给予按摩护理,包括上下肢、身体背部以及腹部等,促进血液循环,每次持续20 min按摩并坚持每天2次,按摩时力度以患者耐受为宜,以免给患者带来痛苦,通过按摩可促进患者肢体的血液循环,同时预防发生肌肉萎缩。对于下肢以滚法按摩方式为主,顺序为大腿根部沿股四头肌向下,一直延续到足背处中间经膝关节和小腿外侧,最后足底反射区的位置需要变化方式,以食指点法和按法为主,以患者出现刺激感为宜[3]。

观察指标:采用生活质量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四个方面进行评价,满分60分,分数越高则表明生活质量越好。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 论

目前在中国脑梗死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且有着起病急、发展快以及致残率高的特点,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可通过治疗获得长期生存,但仍然合并一些神经功能的障碍,因此,护士要加强对患者各方面的护理,同时加强康复训练,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的前提下,示范有关的训练的技能和方法,但要以患者的疾病发展情况为前提,并将脑梗死功能锻炼的方法和重要性告知患者,以提高患者训练的信心。其次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让患者正确的认识疾病,并树立治疗疾病和康复训练的信心,此外,要注意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可通过按摩来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增强肌力,为康复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对于心肌梗死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推广实践的价值。

表1 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s)

表1 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s)

组别 躯体功能 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评分 物质生活参照组 45.3±3.6 38.6±4.1 34.1±4.8 50.1±3.4观察组 51.2±3.9 44.6±4.2 46.1±3.4 55.2±2.6 t 7.4570 6.8574 13.6851 7.9930 P<0.01 <0.01 <0.01 <0.0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