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分析

时间:2024-11-14

553000六盘水市中医医院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黏度增高、椎动脉及其周围神经丛受刺激等原因所致的基底系统供血障碍而引起的疾病,具有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的特点。近年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发病率明显提升,并且患者的发病年龄越来越小,患者主要表现为眩晕耳鸣、恶心、呕吐、复视和吞咽困难等,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1]。选取2017年3月-2018年4月收治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40例,对天麻素注射液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治疗中的应用方式及疗效进行探究。

资料与方法

2017年3月-2018年4月收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40例,症状包括眩晕、头晕以及头胀等。将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年龄21~71岁,平均(39.6±3.2)岁。观察组男12例,女8例;年龄20~70岁,平均(39.6±3.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①对照组:采用丹参滴注液治疗。丹参滴注液250 mL,1次/d,疗程14 d[2]。②观察组:采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天麻素注射液0.6 g加入0.9%氯化钠250 mL,1次/d,疗程为14 d[3]。

观察指标和疗效评判标准:在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案前后,对两组患者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进行统计比较。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进行统计比较。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进行病情分级,如果患者无眩晕,则为0级;如果患者有头晕感,则为1级;如果患者眩晕感严重,影响行走,则为2级;如果患者眩晕感严重,并且需要卧床休养,则为3级。根据这一分级标准,确定患者本次疗效:如果患者眩晕级在2级以上,则疗效为显效;如果患者眩晕级别1级以上,则疗效为有效;如果患者眩晕症状没有得到改善,则疗效为无效。

结 果

两组治疗前后椎-基动底脉血流速度比较:在对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两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比治疗前明显提升(P<0.05);同时,观察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加快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讨 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主要是由于椎动脉管受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各种疾病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引起小脑、脑干严重缺血,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引起的临床常见病是眩晕症。目前临床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主要是改善脑组织血液循环、抗血小板聚集等,因此,在对这一疾病进行治疗过程中,对于针对性基底动脉而言,临床上为了解除患者基底动脉的压迫,促使血管扩张降低患者血黏度,这些方式是对这一疾病做出针对性治疗的主要方式。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较(±s,cm/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较(±s,cm/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左椎动脉 基底动脉 右椎动脉对照组 治疗前 33.1±3.1 39.1±2.7 31.3±2.9治疗后 35.2±2.8⋆ 45.3±2.9⋆ 36.8±2.6⋆观察组 治疗前 32.9±3.8 39.4±3.2 31.2±2.3治疗后 39.8±3.1⋆# 49.5±2.1⋆# 40.1±3.6⋆#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例(%)]

天麻素注射液中的主要成分为天麻素。根据大量的药理实验表明,该药物能够有效地协调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性,能够发挥较好的镇静、安眠以及镇痛作用,从而达到中枢抑制的目的,帮助患者改善中枢神经症状[4]。

本研究对对照组患者,采用丹参滴注液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天麻素注射液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基动底脉血流速度以及本次治疗总有效率进行统计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由此可见,在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治疗中应用天麻素注射液,能够有效提升患者血流速度,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