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4
276800日照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山东
据统计,>80%的慢性胃炎患者存在Hp感染[1]。当前,临床上一般应用抗生素、胃黏膜保护剂、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治疗,但尚无统一的用药方案。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慢性胃炎患者104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慢性胃炎患者104例,符合相关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上腹部隐痛、乏力等,伴嗳气、泛酸。排除肝肾功能不全、心脑血管疾病、肠胃道恶性病变、免疫系疾病等患者,近1个月未应用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对研究药物无过敏史,且对研究均知情同意。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研究组男29例,女23例;平均年龄(47.4±4.2)岁;平均病程(3.5±0.4)年;胃炎类型:浅表性胃窦炎27例,糜烂性胃炎14例,萎缩性胃炎11例。对照组男31例,女21例;平均年龄(46.8±3.8)岁;平均病程(3.3±0.6)年;胃炎类型:浅表性胃窦炎29例,糜烂性胃炎14例,萎缩性胃炎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对症治疗,服用阿莫西林胶囊1.0 g/次,3次/d;克拉霉素胶囊0.5 mg/次,2次/d,均在餐前温开水送服。对照组同时服用雷贝拉唑肠溶片20 mg/次,2次/d。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莫沙比利片5.0 mg/次,3次/d。两组均连续用药4周。
疗效评价:依照慢性胃炎临床疗效标准评价:①治愈:治疗后症状、体征全部消失,Hp转阴,胃内镜检查显示胃黏膜炎性反应完全吸收;②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Hp转阴,胃内镜检查显示胃黏膜炎性反应>80%吸收;③有效:症状、体征有一定改善,Hp从强阳性转变成弱阳性或阴性,胃内镜检查显示胃黏膜炎性反应>50%吸收。④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未得到显著改善,胃内镜检查显示胃黏膜炎性反应吸收≤50%,或病情加重。总有效率为治愈率、显效率及有效率之和。
观察指标:在治疗后1周测定两组患者Hp根除情况,并观察用药中不良反复情况;治疗后随访1年,掌握复发情况。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在治疗4周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7%(P<0.05),见表1。
两组治疗后Hp根除情况对比:治疗后测定,研究组Hp根除率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8%(P<0.05),见表2。
两组用药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对比:研究组出现轻度头晕1例,口干1例,发生率3.8%;对照组出现轻度恶心3例,头晕1例,发生率7.7%,均在治疗后自行消失。治疗前后肝功能、血尿常规等无明显变化,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1年随访,研究组复发1例(1.9%),对照组复发6例(11.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慢性胃炎是临床消化内科常见的病症,慢性胃炎是指由于各种因素所致的慢性黏膜炎症改变。其特点是胃黏膜反复发生慢性炎症,胃腺体萎缩减少,黏膜层表现为特异性再生,临床表现以胃黏膜炎症和胃腺体萎缩的病理生理为基础。研究表明[2],Hp感染是慢性胃炎最常见、最主要原因。所以,积极有效根除Hp,促进胃功能改善是慢性胃炎治疗的基础和关键。
雷贝拉唑属于第Ⅱ代质子泵抑制剂,能有效依附在胃壁细胞表面,其作用机制就是经抑制H+、K+-ATP酶来抑制胃酸分泌,以减轻胃酸对胃黏膜腐蚀,进而发挥保护胃黏膜,改善和强化胃黏膜保护屏障功能的效用。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在常规用药同时联用雷贝拉唑和莫沙比利,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6.2%,高于单一应用雷贝拉唑对照组的82.7%(P<0.05),且Hp根除率更高,复发少,整体效果优于对照组。与王秀芬[3]相关课题研究报道基本一致。表明雷贝拉唑与莫沙比利联用可发挥良好协同效用,提升慢性胃炎治疗效果。
表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例(%)]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Hp根除情况比较[例(%)]
综上,对慢性胃炎患者联合雷贝拉唑、莫沙比利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有效根除Hp,以减少复发,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