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心肺复苏持续胸外心脏按压时呼吸机分钟通气量与气道高压报警值设置的研究

时间:2024-11-14

563000遵义市红花岗区人民医院,贵州

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是在急救时维持患者呼吸的一种有效手段,对呼吸心搏骤停的患者同时要给予胸外心脏按压,来帮助心脏为全身输送血液[1]。但在胸外心脏按压的过程中,患者接受机械通气的呼吸机常常会出现气道高压报警[2]。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呼吸心搏骤停需行心肺复苏患者86例,来分析探讨呼吸机分钟通气量和气道高压报警值的设置值对心肺复苏持续胸外按压效果的影响,现具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呼吸心搏骤停需行心肺复苏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43例为接受常规潮气量及气道高压报警设置的对照组,余下43例为根据病患具体情况满足通气,适当增加分钟通气量目标值及提高气道高压报警设置的观察组。

人工通气方法:使用美国鸟牌VELA呼吸机,心肺复苏后马上调节呼吸机参数,使用容量控制通气模式,10次/min的呼吸频率,吸气时间>1 s,吸入氧浓度1.00,减速波形,将触发灵敏度关闭或者调为最大值。观察组根据患者的通气量,通气频率10~30次/min,气道峰压报警高限30~80 cm H2O,目标通气量尽量保证PCO2<60 mmHg,主要根据患者的血气指标特别是pH值,以及患者肺损伤情况,基础疾病以及年龄、体质等调整指征;对照组患者在心肺复苏后潮气量及高压报警值不再改变,呼吸频率10次/min,潮气量设6 mL/kg,高压报警值设为40 cm H2O。

结 果

本研究将43例观察组心脏骤停接受心外复苏持续胸外心脏按压患者的呼吸机分钟通气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适当调高,气道高压报警值适当增加。结果显示:心肺复苏10 min后,观察组患者的pH 值、PaO2、PaCO2、HCO3-、SaO2及血乳酸的值和使用常规设定值的对照组情况相比均显著较好,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肺复苏成功率46.51%,和对照组的16.28%相比显著较高,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气峰压(PIP)为(37.53±7.64)cm H2O,和对照组的(42.91±7.85)cm H2O相比显著较低,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气压伤等并发症。

讨 论

心肺复苏时机械通气是维持危重症患者呼吸、保证脏器供氧的重要治疗手段。合适的通气量和氧合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到底多少合适,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Sutherasan等人建议把目标值PO2定在 60~200 mmHg,PCO2定在 30~50 mmHg。笔者的临床体会认为此举可行。考虑到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把目标氧分压定在60~100 mmHg。由于个体差异较大,要保证基本的通气量和氧合水平,对部分肺顺应性差的患者会引起气道压力明显增高,此时怎样协调通气量和气道峰压的关系是笔者探究的主要问题[3]。相比气道高压对机体的损伤,低通气量对机体的伤害更大;同时心脏骤停后机体全身各组织对氧的需求明显增加,如担心再灌注损伤对机体的伤害过度降低氧浓度可能得不偿失。

综上所述,为接受心外复苏持续胸外心脏按压的患者以满足通气和氧合为主,将呼吸机分钟通气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适当增加[4],气道高压报警值适当上调的治疗效果较好,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远期神经学预后明显改善,且没有增加并发症的出现率,临床应用效果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