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顺式阿曲库铵联合丙泊酚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和围拔管期残余肌松效应的影响体会

时间:2024-11-14

678300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中医医院

手术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手术治疗过程中,外在因素会干扰患者手术效果,术前给予患者全身麻醉,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应激反应,并且采用不同麻醉药物均具有不同麻醉效果[1]。

资料与方法

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全身麻醉手术患者80例,女40例,男40例;年龄30~63岁,平均(49.2±3.2)岁;脊柱四肢手术25例,乳腺手术30例,腹部手术25例。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知情且自愿参与本研究,均签署相关知情文件,本研究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方法:两组均给予长托宁1.0 mg与咪达唑仑5.0 mg肌内注射,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实时检测。对照组给予丙泊酚5.0 mg/kg以及咪达唑仑0.1 mg/kg和芬太尼3.0 μg/kg实施静脉输注[2]。观察组在以上基础上给予顺式阿曲库铵0.5 mg/kg静脉推注。两组手术插管成功后给予瑞芬太尼2.0 μg/kg泵注[3]。

效果评价标准:对比两组临床麻醉指标以及麻醉前后心率、平衡动脉压变化情况。麻醉指标主要包括麻醉作用时间、麻醉起效时间、残余肌松效应持续时间、拔管肌松恢复时间[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麻醉指标、心率、平衡动脉压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观察组麻醉作用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长于对照组,残余肌松效应持续时间、拔管肌松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麻醉前心率、平衡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后心率、平衡动脉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 论

患者手术治疗时给予麻醉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效果,保证患者手术状态稳定。目前临床麻醉方式最常见的是全身麻醉,能够有效抑制患者中枢神经[5]。本研究对顺式阿曲库铵联合丙泊酚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以及残余肌松效应进行简要分析,结果表明,观察组麻醉作用时间以及起效时间均长于对照组,残余肌松效应持续时间、拔管肌松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麻醉前心率、平衡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后心率、平衡动脉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麻醉相关指标对比(±s,min)

表1 两组麻醉相关指标对比(±s,min)

组别 麻醉作用时间 麻醉起效时间 残余肌松效应持续时间 拔管肌松恢复时间观察组 39.02±9.87 2.39±0.75 8.98±3.08 56.15±12.35对照组 32.05±7.36 1.59±0.48 14.02±4.87 73.89±16.98 t 3.580 4 5.682 1 5.531 8 5.343 6 P 0.000 6 0.000 0 0.000 0 0.000 0

表2 两组麻醉前后心率、平衡动脉压比较(±s)

表2 两组麻醉前后心率、平衡动脉压比较(±s)

组别 心率(次/min) 平衡动脉压麻醉前 麻醉后 麻醉前 麻醉后观察组 77.88±6.46 74.92±5.28 91.02±5.36 88.52±6.85对照组 77.98±6.48 88.02±5.98 90.89±5.38 112.25±7.39 t 0.069 1 10.385 8 0.108 2 14.894 3 P 0.945 1 0.000 0 0.914 1 0.000 0

综上所述,联合用药能够有效减少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残余肌松反应持续时间,明显改善应激反应。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