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4
224051盐城市亭湖区南阳中心卫生院妇产科,江苏盐城
子宫肌瘤是一类高发的妇科疾病,属良性肿瘤,以中青年女性多发,会严重威胁患者身心健康,宜尽早治疗[1,2]。临床中多采取外科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全子宫与次全子宫切除术是其常用术式[3]。本研究对比全子宫与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2015年1月-2017年7月收治子宫肌瘤患者72例,按照硬币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6例。治疗组患者年龄30~55岁,平均(43.2±3.2)岁;病程1~7年,平均(3.3±1.1)年。对照组患者年龄31~58岁,平均(43.9±3.4)岁;病程1~8年,平均(3.4±1.2)年。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对照组给予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给予患者全身麻醉,于下腹部正中位置作切口,采取止血钳将韧带离断,之后切开、反折子宫膀胱腹膜,游离子宫后行切除处理,对阴道断端和盆腔腹膜进行缝合。治疗组给予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手术结束后嘱咐两组患者多休息,多食用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禁食刺激性食物。
评价标准: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两组盆底功能障碍和性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术前盆底功能障碍评分、性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6个月盆底功能障碍评分、性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子宫肌瘤又称子宫纤维瘤、纤维肌瘤,其病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神经中枢活动、正常肌层的细胞突变等密切相关,其典型症状为子宫出血、腰背酸痛、下腹部坠胀感、白带增多、贫血等,可引起不孕和流产,需尽早进行治疗[4,5]。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是治疗子宫肌瘤的常用术式,其术野清晰,易于操作,能有效切除肿瘤,且能保留子宫,但创伤性大,并发症高发,术后恢复慢,美观度不佳[6]。子宫切除术包括全子宫切除术和次全子宫切除术,全子宫切除术能将患者整个子宫切除,且不留任何病灶,疗效显著,但会影响患者子宫周围血管和神经,引起诸多并发症;次全子宫切除术可有效保留患者宫颈,减少对盆底组织的损伤,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小[7]。本研究结果发现,治疗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语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6个月盆底功能障碍评分、性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张晓青等的试验结果类似[8,9]。
表1 两组手术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手术情况对比(±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肛门排气时间(d) 住院时间(d)治疗组 36 71.2±10.6 108.3±16.9 1.1±0.3 5.4±1.0对照组 36 90.8±12.5 140.9±21.2 1.9±0.8 8.6±1.9 t 7.175 7.215 5.618 8.942 P 0.000 0.000 0.000 0.000
表2 两组盆底功能障碍和性生活质量评分(±s)
表2 两组盆底功能障碍和性生活质量评分(±s)
组别 n 盆底功能障碍评分 性生活质量评分术前 术后6个月 术前 术后6个月治疗组 36 42.1±5.2 17.2±3.3 138.5±12.6 176.1±15.1对照组 36 42.8±5.8 23.0±4.6 139.4±12.9 157.2±11.2 t 0.539 6.147 0.299 6.032 P 0.592 0.000 0.766 0.000
综上所述,次全子宫切除术在治疗子宫肌瘤中具有显著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