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4
441600湖北省保康县人民医院儿科
小儿因胃食管黏膜比较脆弱,易受损伤,因此,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较高,对患儿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产生极大影响[1-2]。临床上治疗该疾病药物种类较多,传统的治疗方法多采取单一用药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笔者为探讨联合用药的治疗效果,收治胃食管反流病患儿30例,采用奥美拉唑和多潘立酮联合治疗,并与采用单纯奥美拉唑治疗的胃食管反流病患儿30例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胃食管反流病患儿60例,随机分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研究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7个月~14岁,平均(7.25±1.43)岁;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6个月~15岁,平均(7.64±1.52)岁。所有患儿均符合胃食管反流病相关诊断标准,临床症状有恶心、呕吐、反酸、嗳气、胃灼热、胸骨后疼痛等,监护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入组前接受过胃酸抑制剂药物治疗者、对研究药物过敏者、合并食管黏膜损伤以及其他食管病变者以及严重的心、肝、肾、肺部疾病患儿。两组患儿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对照组给予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治疗,根据患儿体重按0.5~1 mg/kg计算奥美拉唑的使用剂量,并加入100 mL 5%葡萄糖注射液或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控制静脉滴注时间>20 min。研究组采用奥美拉唑和多潘立酮联合治疗,奥美拉唑使用方法同对照组,多潘立酮片于餐前15 min口服,3次/d,0.3 mg/(kg·次)。两组均治疗8周。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例)
观察指标: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反流各项指标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患儿咳嗽、反酸、胃灼热、气喘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胃镜检查显著好转;②有效:患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胃镜检查有所好转;③无效:患儿临床症状未好转甚至加重,胃镜检查无变化。总有效率为有效率加显效率。治疗前后分别进行1次24 h食管监测,包括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时间、反流≥5 min的次数以及食管pH值。
数据处理: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见表1。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项酸反流指标变化情况:见表2。
比较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情况:研究组发生率10.00%;对照组发生率16.6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酸反流指标变化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酸反流指标变化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 反流次数 最长反流时间(min) 反流≥5 min的次数 食管pH值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0 64.25±12.47 27.43±10.52 18.76±1.42 5.37±0.85 6.12±1.15 1.84±0.51 2.88±1.28 4.63±1.75研究组 30 65.26±13.11 11.84±9.61 18.94±1.54 2.98±0.53 6.09±1.13 1.12±0.38 2.91±1.32 6.24±1.56 t 0.306 5.993 0.471 13.068 0.102 6.021 0.894 3.761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小儿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表现比较复杂且不具特异性,易导致误诊。如若治疗不及时易引发哮喘、咳嗽、吸入性肺炎、食管炎等,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3,4]。临床治疗主要目标为促进胃排空,以减少反流,同时抑酸,以降低胃内容物侵蚀能力。奥美拉唑和多潘立酮两者联合应用可有效保护胃黏膜,减少胃酸分泌,促进胃肠蠕动,抑制感染,能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少[5]。
本研究中,奥美拉唑和多潘立酮联合治疗小儿胃食管反流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胃食管反流症状,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