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4
751300宁夏同心县人民医院麻醉科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疾患的首选的治疗方法,但是为避免失血过多、减少手术创伤,选择最为恰当的麻醉方式进行麻醉尤为重要[1]。腰硬联合麻醉可以使肌肉完全松弛[2],近年来,将腰硬联合麻醉运用到高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取得了较好的麻醉效果,现报告如下。
2015年1月-2018年5月收治行高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高龄患者174例,所有患者均无脊柱外伤、无凝血功能障碍,均排除严重精神病症、心肺功能显著下降即伴有穿刺位置感染。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7例,其中观察组男56例,女31例;年龄73~93岁,平均(79.3±3.3)岁;体重41~73 kg,平均(55.6±5.6)kg;ASAⅡ~Ⅲ级;合并疾病:合并高血压60例,合并冠心病4例,合并糖尿病11例,合并老慢支4例。对照组男53例,女34例;年龄71~93岁,平均(79.9±3.3)岁;体重41~73 kg,平均(55.8±5.5)kg;ASAⅡ~Ⅲ级;合并疾病:合并高血压13例,合并冠心病4例,合并糖尿病10例,合并老慢支4例。
方法:两组患者均于术前30 min给予阿托品0.5 mg,苯巴比妥钠0.1 g,送入手术室吸氧、心电监护、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对照组给予硬膜外麻醉:选择L2~3间隙进行穿刺[3],待成功穿刺后,将硬膜外导管置入,注入麻药,麻醉药物可用罗哌卡因替代,麻醉平面控制在T10以下。予以观察组实施单侧腰硬联合麻醉,取患侧在下侧卧位,待成功穿刺后,注入腰麻针,见脑脊液回流畅通后注入重比重丁哌卡因溶液1.5 mL,然后将腰麻针退出,向硬膜外置入导管并保留,对麻醉平面予以调节,让患者保持此体位15 min,使其麻醉平面局限于患侧下肢,若患者手术时间不低于2 h,可通过硬膜外导管对罗哌卡因进行追加[4]。
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阻滞时间及药物用量比较:见表1。
两组患者麻醉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两组患者与同组比较,T1、T2时段下降明显(P<0.05);组间比较,对照组T1、T2时段MAP下降较观察组明显(P<0.05);麻醉各期HR和SpO2稳定(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阻滞时间及药物用量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阻滞时间及药物用量比较(±s)
麻醉情况 观察组 对照组 P麻醉起效时间(min) 2.2±1.2 6.6±2.0 <0.05麻醉阻滞时间(min) 6.6±2.0 19.8±4.4 <0.05硬膜外药物用量(mL) 4.3±3.3 16.3±6.2 <0.0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麻醉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麻醉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s)
组别 心率(次/min) 平均动脉压(mmHg) 血氧饱和度(%)观察组 T0 82±7 100.4±6.9 95.4±2.4 T1 78±4 94.8±5.9 96.3±2.3 T2 79±4 89.8±6.1 96.7±2.0 T3 79±4 94.8±5.6 95.7±2.0对照组 T0 80±7 99.4±7.3 95.6±2.1 T1 77±4 74.8±3.9 96.4±2.1 T2 77±4 69.8±3.1 96.7±2.0 T3 79±4 94.5±6.3 95.5±1.7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采用单侧腰硬联合麻醉,不仅能有效缩小麻醉剂量,提高麻醉效果,同时还能加快麻醉药效发挥,加快患者肌肉松弛,不会被手术时间等限制所影响。虽然能轻微影响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但却不影响整体效果,由此能使手术质量得到提升[5]。
本组资料结果显示: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阻滞时间及药物用量明显减少,而且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降低,由此可见,腰硬联合麻醉是高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首选的麻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