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4
223200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医院
慢性荨麻疹属于临床皮肤科十分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之一,其病情特点为迁延难愈、反复发作,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目前临床尚未明确其发病原因,但可确定的是其发病机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病情发作过程中患者主要表现出局部性、短暂性风团或红斑。常规抗组胺类、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等治疗药物取得的治疗效果差强人意,复发率较高[1]。收治慢性荨麻疹患者30例,现将治疗效果进行以下报告。
2017年3月-2018年5月收治慢性荨麻疹患者30例,符合《临床皮肤病学》中慢性荨麻疹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2]。依据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5例。对照组男8例,女7例;年龄20~46岁,平均(35.3±3.5)岁;病程4个月~11年,平均(6.3±1.4)年。试验组男9例,女6例;年龄22~48岁,平均(37.1±3.6)岁;病程3个月~10年,平均(6.2±1.3)年。两组在基线资料对比上,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给予比较。
方法:对照组应用匹多莫德治疗,口服给药,0.8 g/次,2次/d,治疗15 d后改为0.4 g/次,1个月为1疗程。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氯雷他定,10 mg/次,1次/d,1个月为1疗程。治疗过程中需要保持清淡饮食,做好皮肤清洁,禁止过多进行搔抓。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对两组风团数日、皮肤瘙痒、持续发作时间等不良症状表现进行观察,并以治疗指数为依据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治疗指数的计算方法为(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积分×100%。其中:①治愈:疗效指数下降≥90%;②显效:疗效指数下降60%~89%;③有效:疗效指数下降21%~59%;④无效:疗效指数下降≤20%。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3]。
统计学评析:运用SPSS 20.0统计处理本次研究数据,使用(±s)表示皮肤不良症状相关指标,对比予以t检验;使用%表示治疗总有效率,对比予以χ2检验。如若P<0.05则证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与试验组比较结果显示,试验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对比两组皮肤不良症状:治疗前两组风团直径、皮肤瘙痒时间、持续发作时间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予以比较,试验组均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荨麻疹作为临床常见病,其发病率随着近年来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的不断改变而逐年升高,其发病机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其中自身免疫紊乱是最为常见的原因之一。因此,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是提高慢性荨麻疹临床治疗效果的关键[4]。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表2 两组皮肤不良症状对比(±s)
表2 两组皮肤不良症状对比(±s)
组别 风团直径(cm) 皮肤瘙痒时间(d) 持续发作时间(d)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2.43±0.55 0.64±0.11 2.21±0.70 0.49±0.18 2.24±0.67 0.97±0.27试验组 2.47±0.55 0.40±0.19 2.23±0.57 0.33±0.11 2.18±0.45 0.75±0.24 t 0.199 1 4.233 8 0.085 8 2.937 5 0.287 9 2.358 6 P 0.843 6 0.000 2 0.932 2 0.006 6 0.775 5 0.025 6
氯雷他定属于第3代抗组胺药物,其可高选择性的作用于受体,且亲和性较高,可通过抗组胺功效起到抗过敏效应。与此同时,氯雷他定抗炎作用显著,可使患者过敏性疾病炎性反应明显缓解和改善。但临床实践发现[5],单独采用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停药后复发率较高,原因就在于本品仅对荨麻疹的病理生理过程进行干预,未对机体的免疫功能进行有效调节。匹多莫德是一种新型生物反应调节剂,其可使患者细胞免疫活性显著提高,促使细胞免疫反应明显增强,对免疫功能进行调整,增强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吞噬活性,提高其趋化性,将自然杀伤细胞激活,对有丝分裂起到促进作用,尽快恢复免疫平衡。本品对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反应均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可显著提高荨麻疹的治疗效果[6]。
本次研究发现,试验组治疗后风团直径、皮肤瘙痒时间、持续发作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其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表明,慢性荨麻疹采用匹多莫德联合氯雷他定治疗有利于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安全可行,值得临床优先使用和推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