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社区小儿预防接种行护理干预的影响分析

时间:2024-11-14

404020重庆市万州区百安坝移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为了帮助健康人获得特异性免疫[1],在保证健康人不会发病的前提下,将保存完好的疫苗接种到健康人的体内,使健康人产生相应抗体的方法被称为预防接种[2]。预防疫苗主要包括卡介苗、百白破三联疫苗以及乙肝疫苗等[3]。本研究收治社区预防接种小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分别给予一般护理与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社区预防接种小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个月~7岁,平均(3.0±1.8)岁。观察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1个月~7岁,平均(2.7±1.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一般护理的具体方法如下:在保证疫苗保存完好的前提下,按照正规疫苗注射方式对小儿进行疫苗注射,完成疫苗预防接种后,为小儿家属讲解有关注射疫苗后的注意事项,包括饮食、环境等。护理干预的具体方法如下:在社区内为小儿家属开展预防疫苗的相关讲座,使小儿家属更重视预防疫苗的接种,与此同时,利用互联网大力宣传小儿疫苗接种的优点以及重要性,护理人员应为小儿建立1份详细的体检表,体检表中应尽可能详细记录小儿每次疫苗注射的具体情况,提醒家属保证电话的通畅,以便能够及时接到接种疫苗的相关通知。疫苗注射前应当进行疫苗的复温,以便小儿能够更好地吸收疫苗,避免为小儿注射温度过低的疫苗,之后将疫苗充分摇匀,复温及摇匀操作完成后,应当尽可能快地进行疫苗注射。接种地点应选择在通风良好且十分洁净的地方。指定专业人士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培训后进行注射能力测试,测试优秀者方可工作。由于小儿年龄尚小,在疫苗接种期间,难免会出现小儿极度不配合疫苗接种的情况。此时,护理人员应当尽可能使用温柔的语气对小儿进行情绪的安抚,如若情况允许,可以使用小儿喜欢的玩具吸引其注意力,帮助小儿尽可能配合疫苗的接种过程。为了便于接种后的观察,小儿接种后应在接种地点留观30 min,无不良反应方可离去。

临床疗效判定:对两组小儿家属进行护理满意度问卷测试。①非常满意:评分>80分;②比较满意:评分65~80分;③不满意:评分<65分。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观察组对护理非常满意24例,比较满意12例,并不满意4例,满意率90.0%。对照组对护理非常满意13例,比较满意12例,并不满意15例,护理满意率62.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为了保证预防疫苗能够发挥最大的功效,接种预防疫苗时,护理人员应当遵守相关接种程序[4,5]。预防接种的具体方法包括皮内注射、皮下注射、皮上划痕、肌内注射以及口服等。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发热、腹泻、恶心、呕吐及局部红肿硬结等,如若处理不当,小儿会出现严重的身体问题。本社区为小儿家属开展教育讲座,提高家属对预防疫苗接种的重视度,大大降低了小儿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护理人员温柔的护理使小儿的痛苦程度大大降低,护理人员细心的通知减少了疫苗多种漏种情况的发生,使小儿家属对护理更加满意。

本研究表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例(%)]

综上所述,使用护理干预对社区行预防接种的小儿进行护理,能够使小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率得到大大提高,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大大降低,此方法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