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4
余和芬等
摘要 目的:探讨持续负压吸引治疗气胸及液气胸的护理方法。方法:收治气胸及液气胸患者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总恢复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在持续负压吸引治疗气胸及液气胸患者过程中实施针对性护理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恢复率。
关键词 持续负压吸引治疗;气胸;液气胸;护理;恢复率
外伤性气胸有开放性和张力性气胸2种,胸壁外伤使胸膜腔与外界相通,易造成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是由于胸膜破裂处呈活瓣性阻塞,胸膜腔内的气体只进不出,或进多出少,此时心脏与纵隔明显向健侧移位,如肺撕裂或肋间血管破裂可形成液气胸。胸腔闭式引流、穿刺抽气及手术切除病灶并修补瘘口,是既往治疗气胸及液气胸的常用方法,前2种方法简便易行,但部分患者引流效果不佳,可采用留置胸导管经负压装置抽吸积液、积气,使肺脏快速膨胀,保证肺内正常气体交换,促使静脉向心回流。现本文对进行持续负压吸引治疗气胸及液气胸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展开探讨,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收治需接受持续负压吸引治疗的气胸及液气胸患者38例,男27例,女11例;年龄17~54岁,1年≤病程≤35年。将38例入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入组前告知患者该治疗手段可能的受益和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入组标准:所有患者符合气胸及液146中国社区医师2018年第34卷第23期气胸的相关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有严重肝、肾功能衰竭及器质性脑病变,存在心源性疾病和意识障碍的患者。
治疗方法:根据胸部X线片或B超提示确定气胸发生部位,常规消毒铺巾,引流积液取半坐卧位,引流气体取半坐卧位、仰卧位或坐位。同时进行鼻导管吸氧抗感染,局麻直至胸膜位置,沿腋中线第5肋间切开长约1 cm的切口留置引流管,后端连接一次性水封瓶;待气泡排出后,将水封瓶的排气管与持续负压吸引装置连接进行持续负压吸引。
護理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针对性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具体内容:①一般护理:症状轻微且无须特殊治疗的患者应减少活动,可卧床休息,取半坐卧位,从而改善呼吸困难;对呼吸困难或有胸痛的患者,采取半坐卧位进行辅助吸氧,胸痛剧烈时还应给予相应的止痛药,无呼吸困难可不需吸氧,但应限制其活动,避免过多运动导致呼吸不畅。②心理护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讲解气胸及液气胸的病因及特点,以及进行胸腔闭式引流的益处和风险,对患者在治疗途中感到疑惑的问题及时予以解答,解决需求。③饮食护理:宜选择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且适量的粗纤维食物,补充必需氨基酸和蛋白质,同时要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以促进患者恢复体内的氨基酸水平,纠正氨基酸、蛋白质代谢紊乱。④排气护理:抽气过程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并连续观察2~3 d,若气胸症状无缓解应及时告知临床医生,改用胸腔闭式引流按水封瓶连续负压排气;排气后,应避免相关腹压增高刺激因素,以免腹压增高,加重气胸。⑤胸腔闭式引流护理:首先保持引流通畅,可取半卧位以利引流并减少肺淤血,引流管固定,密封水封瓶;胸腔引流装置应低于患者心脏水平的65~100 cm处;每天更换水封瓶液,观察水柱的波动情况及引流物的性状、颜色并进行记录。
结果
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普遍集中在7~11 d,对照组则普遍集中在11~15 d,见表1。
研究组的总恢复率为89.47%,对照组为73.68%,对照组明显低于研究组(P<0.05),见表2。
讨论
气胸患者常见的表现为少量胸腔积液或单纯性气胸,病程后期甚至可出现血容量减少或肺萎陷,肺通气功能严重受损,引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因此,及时给氧可以改善肺部通气,并持续负压吸引治疗,是气胸急救护理的重要环节。据临床研究显示,目前以持续负压吸引为主要治疗气胸及液气胸的方法,胸腔闭式引流的操作简单,有助于患者快速恢复肺扩张,改善呼吸功能。在负压吸引的操作过程中,恰当的护理能够改善术后的恢复效果,如果患者出现高热并寒战、胸痛加重等症状,提示患者并发胸膜炎或脓气胸,应及时留取痰标本并送检,明确感染的类型,以指导抗生素的选择使用。护理过程患者如出现脉搏、呼吸改变,淋漓大汗、皮肤发绀、血压下降、四肢湿冷、脉搏细速等休克症状,应立即实施急救。气胸随时面临生命危险,因此患者的心理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应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帮助患者缓解紧张焦虑的不良情绪。通过研究结果可知,对治疗气胸及液气胸进行持续负压吸引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可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恢复率,值得推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