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持续低流量吸氧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观察

时间:2024-11-14

蔡思琴

摘要 目的:探讨持续低流量吸氧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9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间断低流量吸氧,研究组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HR、CO、SV、LVEDV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可明显改善心衰症状和心率指标。

关键词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低流量吸氧;持续;间断

慢性心力衰竭是指心脏功能或结构异常而引发的临床综合征,病因多种,任意的心肌损害均对心肌内分泌系统有激活作用,造成心肌功能和结构变化,进而降低心脏舒张或收缩功能。近年来,因临床不断探索心力衰竭疾病发病机制,其治疗方式有所改进,不仅需改善疾病症状和生活质量,还需重塑心肌,避免发生恶性循环,改善疾病预后。为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方式,本研究采用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8月-2017年5月收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900例,用1:1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450例。对照组男256例,女194例;平均年龄(56.8±8.2)岁,平均病程(9.3±1.2)年;心功能:Ⅱ级169例,Ⅲ级254例,Ⅳ级27例。研究组男255例,女195例;平均年龄(56.9±8.1)岁,平均病程(9.4±1.1)年:心功能:Ⅱ级168例,Ⅲ级255例,Ⅳ级27例。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入组标准:①2001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制定的成人慢性心力衰竭评价和处理指南[1];②均知晓本研究方案,并自愿签字,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会批准后实施。

排除标准: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感染患者;②急性患者;③病历不全患者;④中途退出研究患者。

方法: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如扩血管、利尿、强心等。食用低脂、低盐类饮食。对照组给予间断低流量吸氧,2次/d,30min左欠。研究组给予待续低流量吸氧,10~14h/d,1~2L/min。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4周。

觀察指标及方法:用彩超检测仪测定并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包括HR、LVEF、CO、SV、LVESV、LVEDV。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LVEF、LVESV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R、CO、SV、LVEDV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论

慢性充血性心衰是指心脏泵功能发生异常,降低心肌收缩力,缺乏心输出量,进而引发生理病理变化。此时心肌超负荷量,供需紊乱,降低ATP含量。给予扩血管类药物可增快心率,增多心肌耗氧量,心肌能量紊乱,降低心功能,进而引发心律失常。以往,临床仅将持续低流量吸氧用于治疗肺心病,但仍有部分学者认为肺心病或非肺疾病无须给予持续吸氧[2]。近年来,临床治疗充血性心衰疾病从扩血管、利尿、强心等药物逐步发展至ACEI药物,其疗效突出,降低疾病死亡率,延长患者寿命。而持续氧疗在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疾病是否有效,本研究对其进行分析,两组患者LVEF、LVESV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R、CO、SV、LVEDV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机理为持续低流量吸氧可增多ATP,缓解疾病发生时心肌细胞所发生的能源饥渴状态,减慢心率,改善心功能,进而达到治疗目的。刘春萍等在研究中纳入28例患者,分为两组[3],从患者心率等方面均证实了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的有效性,这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建议临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疾病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可明显改善其心衰症状和心率指标,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广东省人民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2001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成人慢性心衰的诊断和治疗指南[J].肇庆医学,2005,11(1):6-10.

[2]陈坚,黄翠娟,李平,等.尼可地尔对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2):2941-2942.

[3]刘春萍,刘改英.持续低流量吸氧对老年慢性充血性心衰的治疗作用[J].中国综合临床,2000,16(1):12-1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