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4
张代碧 王官丽 代继红 唐素华
摘要 目的:探讨在产后早期,通过艾灸穴位膻中、乳根、足三里以促进泌乳,提高母乳喂养率。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产妇分为甲组、乙组和丙组。甲组选穴膻中、乳根、足三里,乙组选穴天枢、悬钟、巨阙穴。丙组不做特殊处理。结果:产后1d3组泌乳量和乳房充盈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产后3d和产后5d,甲组泌乳量和乳房充盈度均优于乙组和丙组,乙组和丙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后早期艾灸膻中、乳根、足三里能促进泌乳。
关键词 艾灸;膻中穴;乳根穴;足三里穴;泌乳
母乳是婴儿最为理想的食物,它含有大量的抗体和免疫因子,能增强婴幼儿的抵抗力,且各种营养成分更易于被婴儿吸收。2000-2002年,我国的几项院外母乳喂养调查结果显示[1],产后4个月纯母乳喂养率16%,母乳喂养率45.3%~61.0%,要达到《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要求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达到>50%尚有很大的差距。母乳喂养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产后乳汁分泌不足,约占产后母乳喂养失败的34.4%[2]。谢萍等分析产后4个月内缺乳的产妇,发现产后4~7d最易发生产后缺乳(53.9%)[3]。产后早期缺乳会影响到整个哺乳期。因此我们提出产后早期干预,以期能提高产妇泌乳量,增强产妇母乳喂养信心,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6月-2016年1月收治采用阴道分娩产妇135例,随机分为甲组(观察组)、乙组(安慰组)、丙组(空白对照组),每组45例。甲、乙、丙组产妇的平均年龄分别为(25.11±3.61)岁、(24.99±3.15)岁、(26.03±2.15)岁;产前血红蛋白分别为(98.80±12.67)g/L、(98.80±12.67)g/L、(98.80±12.67)g/L。3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和产前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纳入标准:产妇年龄20~35岁;孕周37~42周;无妊娠并发症及产程异常者;单胎且新生儿体重2500~4000g;愿意母乳喂养的产妇。
排除标准:产前血红蛋白(HB)<90g/L;乳房发育畸形,乳头内陷或者其他乳房严重疾病致使无法哺乳者。
方法:甲组乙组产后2~8h内开始艾灸,甲组选穴:膻中、乳根、足三里;乙组选穴:天枢、悬钟、巨阙穴。15min/穴,2次/d。丙组未给予任何处理。
观察指标:①疗效观测指标:参考于萍、何军琴制定乳房充盈程度及泌乳量分级标准[4,5]。0分:几乎没有乳汁,乳房无充盈或胀满感,用力挤压无乳汁溢出;2分:新生儿进食量1/3由母乳提供,乳房有充盈但不胀满,用力挤压乳汁方出;4分:新生儿进食量2/3由母乳提供,乳房有明显充盈,轻用力挤压乳汁即出;6分:新生儿进食完全由母乳提供,乳房有明显充盈伴轻度胀痛感,乳汁自溢。②测定子宫底高度:分别于产后1d和第5天测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到宫底的距离,距离差为子宫下降高度。 统计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3组产妇产后泌乳量和乳房充盈度情况比较,产后1d泌乳量和乳房充盈度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乙、丙3组产后3d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77.78%、48.89%和53.33%,产后5d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84.44%、60.00%和57.78%。甲组与乙组、丙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乙组和丙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产后3d和产后5d甲组乳房充盈程度均优于乙组和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产后第5天子宫下降高度甲、乙、丙组分别为(13.61±1.16)cm,(12.03±1.54)cm、(13.08±0.98)cm,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讨论
產后缺乳是指产妇在哺乳期内,乳汁甚少或者全无,称为产后缺乳、乳汁不行、乳汁不足。《诸病源候论》中有“产后乳无汁候”。《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产妇有两种乳脉不行,有气血盛而壅闭不行者,有血气少弱涩不行者。”指出了产后缺乳由于气血盛而壅滞不行或者气血不足而化生不足。清《傅青主女科》关于该病的治疗着眼于“气血”,指出虚则补之,实则疏之的治疗方法。乳房乳头分别络属足阳明胃经和足厥阴肝经,乳汁的化生有赖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的供养和肝的疏泄条达才能正常的生乳和排乳。膻中穴系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三焦经及任脉之会穴,是上焦肺之呼吸之气和中焦脾胃之水谷之气会聚的地方,是人体气机通行的要道,是理气降逆的要穴,《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言可疗妇人乳汁少。乳根穴隶属足阳明胃经,在乳头直下,乳房根部,具有理气活血,通经下乳之功。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健脾和胃有助于化生水谷精微,扶正培元,通经活络,促进产后多虚状态的改善。3个穴位合用具有调补脾胃,调畅气机和通经下乳的功效,能增加产后的母乳分泌量。
通过产后早期艾灸膻中、乳根、足三里能增加产后妇女泌乳量,增强母乳喂养信心,提高母乳喂养的依从性,且穴位艾灸操作简单、费用低廉、无痛苦,产妇易于接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文坤,郝波,王临虹.中国部分城市社区婴幼儿母乳喂养现状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4,20(1):14-16.
[2]林毅,唐汉均.现代中医乳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3]谢萍,乔峰妮,冯俭,等.产后缺乳相关因素分析五.中医药导报,2008,14(8):78-81.
[4]于萍,朱勤芬,黎清蝉.乳泉合剂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4,22(6):1048-1049.
[5]何军琴,陈宝英,黄涛,等.针刺膻中穴治疗产后缺乳: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08,28(5):317-32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