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5
黄耀旂
摘要 目的:探讨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急诊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效果。方法:收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75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普罗帕酮疗法,试验组采用胺碘酮疗法,比对两组治疗结果。结果:两组好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平均转复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效果相当,但胺碘酮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普罗帕酮;胺碘酮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临床急诊中的常见现象,主要表现为头晕、气短、胸闷等,若病发后不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极有可能诱发休克、低血压等病症,威胁患者生命。当前,临床均给予患者药物治疗,但是由于药物种类繁多,治疗结果大不相同。因此,探讨安全、高效的治疗药物非常重要。基于此,本文将我院2015年1月-2017年4月收治的75例患者资料汇总如下,旨在判定胺碘酮、普罗帕酮的临床价值。
资料与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4月收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75例,按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7例,女15例,男22例;年龄20~72岁,平均(49.5±1.1)岁;病发到入院时间0.5~3h,平均(1.9±0.5)h;基础疾病为心功能不全7例,高血压性心脏病5例,冠心病20例,肺源性心脏病5例。试验组38例,女15例,男23例;年龄21~72岁,平均(49.6±1.2)岁;病发到人院时间0.6~3h,平均(1.8±0.4)h;基础疾病为心功能不全7例,高血压性心脏病6例,冠心病21例,肺源性心脏病4例。两组性别、年龄、病发时间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比较。
纳入和排除标准:①纳入标准:经心电图检查确诊,伴有程度不同的乏力、气短、头晕等症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②排除标准:妊娠期女性,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肝肾功能异常患者,药物过敏患者。
方法:患者入院后均常规检查,无药物禁忌后再治疗。首先根据患者情况吸氧处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随后开通静脉通路,准备相关药物。①对照组给予普罗帕酮,将其溶于葡萄糖溶液中微泵静脉注射,剂量分别为80mg、20mL,时间20min。若注射后效果不明显,需重复用药,总量不能超过240mg,转复后停止用药;②试验组给予胺碘酮,同样溶于葡萄糖溶液中微泵静脉注射,剂量分别为150mg、20mL,时间10min。随后的6h按照每分钟1mg的剂量注射,6h后更改为每分钟0.5mg,对患者进行持续注射,但每天最大量不能超过2000mg,转复后停止用药。
判定项目:(1)临床疗效判定标准:①症状、体征消失,心率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表明疾病控制;②症状、体征改善,血流动力学趋于稳定,转复维持时间短,表明疾病好转;③症状、体征未变化,或病情恶化,表明疾病治疗无效;(2)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头晕、胸闷、心悸、心动过缓、血压下降为代表;(3)转复时间。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临床疗效:试验组好转率94.7%,对照组好轉率8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不良反应分析: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转复时间分析:试验组平均转复时间(29.42±6.86)min,对照组平均转复时间(15.32±5.2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84,P=0.000)。
讨论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针对该疾病,临床多用洋地黄、维拉帕米、胺碘酮、腺苷等药物治疗,其中,腺苷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常用药物,然而由于该药物的长时间使用会引发呼吸困难、胸闷、面色潮红等不良反应,受到一定的应用限制。
普罗帕酮是临床上的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通过对钙离子、钠离子的传导抑制,降低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和房室结、窦房结兴奋度,从而满足转复需求。该药物的使用方式为静脉用药,效果显著,是非心血管科医生熟练使用的一种药物。从临床实践看,若药物浓度高、剂量大,会抑制左心室功能,增加病死风险。胺碘酮属于第三类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其机制:抑制钙离子向心肌纤维通道流动,减缓心肌纤维的传导速度;降低房室传导、心肌纤维传导速度,阻断β受体,降低心率。并且还能选择性地扩张冠脉和外周阻力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更加适用于心功能差、合并器质性疾病的患者。此外,对于急诊无法鉴别诊断或其他抗心律药物无效的患者,可优先选用。
在马种报告中,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对照组采用普罗帕酮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4.64%,对照组总有效率94.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复律时间(29.37±6.98)min,高于对照组的(15.27±5.1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试验结果和上述报告相似,说明胺碘酮、普罗帕酮能有效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使用剂量小,安全性高;和胺碘酮相比,普罗帕酮的转复时间长,但是两组之间的差异不会影响最终的治疗结果。
综上,给予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胺碘酮、普罗帕酮疗法效果相当,但胺碘酮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