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5
熊玮 唐淑亚 唐顺利
摘要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疗效。方法:收治NAFLD患者7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肌苷片、维生素类、还原型谷胱甘肽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盐酸吡格列酮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12、24周的血糖、血脂、肝功能、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12、24周后ALT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4周后ALT复常率高于对照组,HOMA-IR、甘油三酯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吡格列酮;非酒精性脂肪肝;胰岛素抵抗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NAFLD的危害也受到了大家的重视。目前认为,NAFLD不仅是肝硬化的重要前期病变,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癌及肝功能衰竭等终末期肝病,且与肥胖、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MS)并存。吡格列酮属于噻唑烷二酮类药(TZDs),可以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肝脏炎性病变程度及肝脏脂肪蓄积,改善脂质代谢紊乱。本研究应用吡格列酮治疗NAFLD,观察其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7月-2017年10月收治NAFLD患者78例,符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治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排除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排除近3个月使用护肝降酶和降血糖药物的患者,排除自身免疫性、药物性、病毒性以及遗传代谢性肝脏疾病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男35例,女8例;年龄23~65岁,平均48.2岁。对照组35例,男28例,女7例;年龄23~64岁,平均45.6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两组均给予控制饮食、加强运动锻炼。对照组口服肌苷片、维生素类、还原型谷胱甘肽等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盐酸吡格列酮片口服,30mg/次,1次/d。 观察指标:治疗12、24周复查肝功能、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糖、血脂情况。HOMA-IR=血糖(mmol/L)×胰岛素(mU/L)/22.5。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治疗组39例患者完成了12周的随访,对照组32例患者完成了12周的随访,失访率达9%。两组治疗12、24周后ALT均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治疗组ALT复常率为80%,对照组为55%,治疗组复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4周后HOMA-IR、甘油三酯水平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论 随着肥胖的全球化流行,脂肪肝的发病率近年来有明显升高趋势,全球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成人NAFLD发病率达20%~30%,不同年龄、不同种族人群均可发病。张建华等调查1302人,NAFLD发病率为11%。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NAFLD病情进展情况与胰岛素抵抗水平密切相关。NAFLD患者普遍存在胰岛素抵抗,不論是否存在糖代谢异常、是否伴有肥胖,多数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胰岛素水平升高。 吡格列酮属于胰岛素增敏剂,是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其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肝脏和外周组织的胰岛素抵抗,增加依赖胰岛素的葡萄糖的处理,减少肝糖的输出,促进肝脏和肌细胞脂肪的重新分布,增加脂肪细胞对游离脂肪酸的摄入和存储。 目前,胰岛素增敏剂已被广泛用于治疗NAFLD,如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等。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均可改善NAFLD患者稳态HOMA-IR、体重指数(BMI)、肝功能、血脂水平等。本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给予控制饮食和加强运动锻炼等基本治疗24周后各项观察指标均得到一定的改善,但吡格列酮治疗NAFLD后,患者肝功能生化指标下降、胰岛素抵抗程度改善更明显。因而认为吡格列酮治疗NAFLD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