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普外临床工作中诊断性腹腔穿刺68例临床探讨

时间:2024-11-15

许通权 李景柱

摘要 目的:探讨诊断性穿刺在普外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方式及效果。方法:收治诊断性腹腔穿刺患者68例,对所有患者采用诊断性腹腔穿刺法,并通过手术证实,分析符合率。结果:1次穿刺诊断阳性43例,2次穿刺诊断阳性25例。手术阳性率94.1%。结论:诊断性腹腔穿刺术在普外科应用中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应用价值高等优点。

关键词 普外科;诊断性腹腔穿刺;临床检查

在临床外科工作中,腹部损伤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创伤,同时也是一种类型较为特殊的急腹症,临床当中的诊治难度相对比较大,具备病因复杂、病情发展较快以及病死率较高等特点,所以临床当中针对闭合性腹部损伤一般需要实施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这也是降低病死率和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在本次研究中,选取本院收治的68例诊断性腹腔穿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诊断性穿刺在普外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方式以及应用效果进行详细探究,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3月-2018年3月收治诊断性腹腔穿刺患者68例,男35例,女33例;年龄21~68岁,平均(42±2.1)岁。

方法:(1)穿刺準备:在穿刺之前,对患者给予简单的询问,掌握患者的实际情况,询问疼痛部位和状况,尤其是是否存在放射性疼痛感,是否存在尿痛、腹胀等。如果发现存在局限性腹部包块、硬结,则提醒患者有可能存在局限性炎症或脏器黏连,无法接受穿刺诊断。穿刺前需要准备血压计和听诊器等检查设备。(2)穿刺方式:穿刺之前做好准备工作,让患者采取适当的体位,一般情况下采取侧卧位或仰卧位。在选择好穿刺位置之后备皮消毒,穿刺点为左右腹部、左下右下腹部。穿刺采用9号针,嘱咐患者不能深呼吸和咳嗽,预防穿刺术损伤患者内脏。待穿刺到位后,取注射器抽吸5~10mL穿刺液。抽吸和穿刺过程中均必须保持穿刺针稳固,避免穿刺针在患者腹腔内出现摆动,以免损伤周围器官,造成二次损伤。对于高度怀疑患者以及阴性患者而言,在穿刺过程中每间隔0.5小时进行重复穿刺,并改变其穿刺部位,确保穿刺操作成功。(3)穿刺液临床检查:待穿刺成功后,取患者穿刺液并送临床医学检查,穿刺液具体检查及诊断内容包括以下几点:①若患者穿刺液内含有鲜血,且待穿刺液静止一段时间鲜血不凝固,则表示患者肝脾破损或肠系膜血管损伤,穿刺液内血液为腹腔内积血。②若穿刺液颜色为淡黄色,并伴有少许白色,同时具有尿或粪异味,且液体呈现黏稠状,并且白细胞在显微镜下水平明显高于正常水平。则诊断患者具有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同时伴随有局限性腹膜炎,临床病症为阑尾周围脓肿。③若患者穿刺液出现浑浊不清,而且患者红细胞和白细胞水平上升,则视患者为急性炎症。但在胃境下,若胃部有食物残渣,则诊断为胃肠穿孔患者。④穿刺液颜色为暗红色,则诊断为绞窄性肠梗阻。并对患者的淀粉酶活性进行检测,若患者淀粉酶含量增高,则视患者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⑤若穿刺液颜色呈黄色,并且在凡登白试验显示为弱性者,则视患者为胆囊穿孔或胆瘘。⑥若患者穿刺液在静止状态下出现凝血,则视患者穿刺失败,血管破损。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数据,对于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并应用t进行检验;而对于计数资料,采用%表示,并应用x2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68例患者通过1次穿刺诊断为阳性43例,通过2次穿刺诊断为阳性25例。手术阳性率94.1%(64/68)。

讨论

腹部穿刺术是当前临床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尤其是在外科急腹症和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明显。这种诊断方式简单,成本低廉,对患者的损伤较小,安全性较高,能够快速地将患者创伤部位的液体抽出,同时临床诊断的检出率较高。临床中初步诊断为腹腔内脏破裂患者和不明原因引发腹腔内积液、有明显弥漫性腹膜炎患者均可以接受腹腔穿刺术的诊断。

临床研究发现,在胃肠破裂、弥漫性腹膜炎、实质性脏器破裂以及绞窄性肠梗阻等闭合性外伤所致的疾病临床诊断检测过程中,诊断性腹腔穿刺手术具有高效的诊断价值。经诊断性腹腔穿刺术诊断腹穿阳性,则临床视为患者腹腔内脏器损伤,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借助B超等其他检测手段,确定患者脏器具体损伤部位以及程度,以便辅助临床医生做出科学的治疗方案。对于早期胃肠穿孔以及内脏病损早期患者,其假阴性率偏高,为提高临床诊断率,应每间隔1h进行诊断性腹腔穿刺术,以便提高阳性率。对于十二指肠第2~3段内壁损伤以及腹膜未破裂患者而言,需要借助临床B超检查以及CT和X线片检测,辅助诊断性腹腔穿刺术,对包括脊柱骨折、骨盆骨折、腹膜后血管损伤等在内的患者,提高临床诊断效率,降低假阴性率。

本文研究68例患者通过1次穿刺诊断为阳性43例,通过2次穿刺诊断为阳性25例,手术阳性率94.1%(64/68)。由此可见,诊断性腹腔穿刺术在普外科应用中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应用价值高等优点,因此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在诊断性腹腔穿刺术的实际应用中,为了提升穿刺成功率,应该注意以下内容:首先取患者头高脚低低斜坡右侧卧位,并指导患者临床保持5~10min,闭合性腹内脏器破裂早期或损伤较小的胃肠穿孔患者,因其腹腔内出血较少以及渗出液量较少,保持此姿势有助于集聚腹腔内渗出液和腹腔内积血,待渗出液和腹腔内出血处于低位状态时,进行诊断性腹腔穿刺术,从而提高1次穿刺成功率。但对于高度怀疑患者,则需要对病情进行一段时间的监测,尤其是针对1次穿刺未获成功患者,需要改变临床诊断性腹腔穿刺术穿刺点或患者体位,以便提高临床穿刺成功率和诊断效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