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5
朱晓镝 王洪亮 陈进
摘要 目的:探讨脊柱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给予脊柱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术后并发症和椎体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平均Cobb角9.5°±3.7°明显小于对照组的37.8°±6.5°,骨块侵占椎管的比率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术后并发症较少。
关键词 骨质 疏松性椎体骨折;脊柱微创手术;临床疗效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不断发展,骨科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也越来越多[1]。老年群体的体质较弱,骨密度和骨质量均在下降,骨骼脆性增加,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2]。老年人骨折后的恢复期较漫长,骨折后一般需要长期卧床休息且并发证较多,限制了患者的活动自由,影响着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3]。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在骨科普遍存在,常规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患者恢复慢,并发证多,预后较差。目前随着微创手术的发展,其临床疗效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脊柱微创手术逐渐被应用于骨科患者的治疗[4]。本研究对脊柱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发现微创手术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1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所有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均确诊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观察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58~77岁,平均(67.8±7.6)岁;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C级3例,D级8例,E级14例;骨折部位:T12部位骨折10例,L11部位骨折2例,L4部位骨折8例,L2~3部位骨折5例。对照组男10例,女15例;年龄56~78岁,平均(68.2±6.5)岁:神经功能分级:C级2例,D级10例,E级13例;骨折部位:T12部位骨折11例,L11部位骨折3例,L4部位骨折7例,L2~3部位骨折4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①对照组给予常规保守治疗:接诊患者后,详细记录患者骨折情况(包括骨折部位、神经功能和骨折原因等),根据患者情况选择进一步的治疗方法。对于没有骨折移位和神经性损伤的患者,使用支具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对于没有神经损伤但骨折移位的患者,取平卧位,骨折椎体后方垫薄软枕通过后伸牵拉复位治疗。如果患者有神经损伤,对其进行牵拉复位治疗的同时要严密监视患者病情發展,留意患者的临床症状是否改善,如果治疗效果不理想则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选择手术治疗。②观察组给予脊柱微创手术治疗,具体方法如下:患者全身麻醉后取俯卧位。在C型臂的帮助下定位患者的骨折部位,并对该部位及其周围组织情况进行检查。在骨折部位正面行2个长度2.5mm的手术切口,充分暴露腰背肌筋膜和骶棘肌筋膜,再以椎弓根钉棒固定。在患者复位固定的对侧放置骨水泥穿刺针,每次向里面注入骨水泥0.25~0.5mL,重复操作2~3次。待骨水泥完全扩散、充盈骨内且完全固化后,使用明胶海绵填塞钉孔。治疗后,行CT影像学检查,观察脊柱后凸角、骨块侵占椎管的比率和治疗效果。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脊柱后凸角、骨块侵占椎管的比率和治疗效果。 疗效判定标准: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①显效:治疗后,脊柱伸直恢复正常,不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无痛感;②有效:患者脊柱得到一定程度的矫正,生活和工作能力得到部分恢复,偶有痛感;③无效:治疗后,脊柱变形依然严重,生活需要人协助,症状无改善。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平均Cobb角67.7°±8.2°,对照组平均Cobb角67.2°±8.5°,两组治疗前平均 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平均Cobb角9.5°±3.7°明显小于对照组37.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观察组骨块侵占椎管的比率(31.0±4.2)%,对照组骨块侵占椎管的比率(30.8±3.7)%。两组治疗前骨块侵占椎管的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骨块侵占椎管的比率(10.8±2.4)%,对照组骨块侵占椎管的比率(23.5±3.4)%。观察组治疗后骨块侵占椎管的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23/2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6%(19/2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本研究对脊柱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发现,治疗后,观察组平均Cobb角9.50±3.70明显小于对照组的37.8°±6.5°,治疗后骨块侵占椎管的比率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保守治疗相比,脊柱微创手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更明显,加快了患者骨骼的恢复,术后并发症较少,安全性高,可推荐临床使用。
参考文献
[1]牟朋林,陈克冰,杨建惠.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进行脊柱微创手术的疗效[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8,(1):60-61.
[2]朱燕.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进行脊柱微创手术的疗效探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2):62-63.
[3]朱续胜,张旭东,刘勇.脊柱微创手术刊骨质疏松性1桂体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22(16):5888-5891.
[4]秦聪聪.脊柱微创手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治疗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3):3228-3229.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