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5
陈朝霞 严桂芬
摘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支气管哮喘患儿7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3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療组的控显率、总有效率和2年内复发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具有较好疗效。
关键词 小儿支气管哮喘;分期治疗;中西医结合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引起的气道急性反应,导致可逆性气道阻塞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在春秋二季发病率较高,每因气候骤变而诱发,常易反复发作,对患儿机体影响较大,西医多采用阶梯式吸入疗法,采用中西医结合分期论治,急性期采用“止哮汤”缩短了疗程,减轻了症状,缓解期采用“防哮汤”扶正固本,明显降低了复发次数,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近5年收治的哮喘患儿79例,按照哮喘的中医诊断标准和中医分型标准[1-3],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8例,男25例,女13例;年龄5~14岁,平均8岁。对照组41例,男25例,女16例:年龄5~14岁,平均8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及病情程度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①对照组急性期采用雾化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1h内每20min1次,如为中重度发作,可考虑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或静滴茶碱类药物,如合并细菌感染,可考虑使用抗生素。缓解期根据《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分级,确定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或吸入长效β2受体激动剂,采用分级阶梯式诊疗方案。②治疗组急性期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止哮汤”(药方组成:紫苏子、射干、麻黄、前胡、杏仁、地龙、苦参、黄芩、川芎),缓解期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防哮汤”(药方组成:黄芪、白术、防风、党参、茯苓、半夏、熟地黄、山药、山茱英、灵芝、冬虫夏草、胡桃肉、五味子、白芥子、丹参、桃仁),根据患儿病情缓解程度服药时间不等,小儿汤药难以服用,故将其炼蜜为丸,每丸5g,2次/d。两组疗程均为2年,缓解期若出现急性发作,均按急性期诊疗,待病情稳定后再继续上述方案。
疗效判定标准: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儿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疗效标准[4]。①临床控制:哮喘症状完全缓解,即使偶尔有轻度发作,不需要用药即可缓解。FEV1(或PEF)增加量>35%,或治疗后FEV1(或PEF)≥80%预计值。FEV1(或PEF)昼夜波动率<20%;②显效:哮喘发作较前明显减轻,FEV1增加量范围25%~35%或治疗后FEV1达到预计值60%~79%,PEF昼夜波动率<20%,仍需使用糖皮质激素或支气管扩张剂;③好转:哮喘症状有所减轻,FEV1增加15%~24%,仍需使用糖皮质激素或支气管扩张剂;④无效:临床症状和FEV1测定值无改变或反而加重。
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在控显率及总有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诊疗后2年内有效病例复发情况:治疗后2年内对照组复发12例,复发率29%;治疗组复发5例,复发率13%。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好,且优于对照组。
讨论
支气管哮喘在中医称为“哮证”,急性期发病机理主要在于痰饮内伏,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阻塞气道,肺系因而狭窄,气机升降不利,急性期以“气壅、瘀血、痰阻”为基本病理,急性期采用“止哮汤”,方中紫苏子、射干、麻黄、前胡、杏仁起通宣开肺,降气平喘之功,地龙有开肺解痉之力,苦参、黄芩有宣肺清热之效,川芎、地龙有活血通络之用,方中一宣一降,一清一治使哮喘发作时所致之“气壅、瘀血、痰阻”之痰得以改善,邪气去而哮喘自止。若喘甚重用紫苏子,加葶苈子泻肺平喘,哮重者重用地龙,痰甚者加瓜萎皮、胆南星,久哮多瘀则用桃仁,喘憋伴便秘可加用莱菔子。缓解期采用“防哮汤”[5],因本病病根在肺、脾、肾,由于肺虚不能主气,脾虚不能运化水谷,肾虚不能蒸化津液,以致津液凝聚为痰,伏藏于肺成为哮喘,发病宿根即宿痰伏肺,加之本病病程较长、反复发作以及病久则虚的特点,所以缓解期正虚痰伏是主要矛盾,故缓解期诊疗原则为补肺、健脾、益肾,辅以化痰祛瘀。故“防哮汤”中黄芪、白术、防风补肺固卫,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熟地黄、山药、山茱英、灵芝、冬虫夏草、蛤蚧、胡桃肉补肾培元,五味子、白芥子敛肺止咳,加用陈皮、半夏、胆南星行气化痰,加用丹参、桃仁、活血化瘀,也符合痰久则瘀的特点[6],本研究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不论是急性期和缓解期均明显提高了疗效,明显降低了复发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2003年修订)[J].中华儿科杂志,2004,42(2):100-104.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3]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医内妇儿科疾病诊断治疗标准[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98.
[5]向希雄,司银梅.喘敷灵贴剂三伏穴位贴敷防止小儿哮喘的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0,32(10):156.
[6]王祖清,施昌富.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1,33(3):1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