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超声应用于浅表神经鞘瘤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

时间:2024-11-15

王冬冰 吴海云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在浅表神经鞘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浅表神经鞘瘤病患者35例,对所有患者均施以超声检查,分析超声检查结果。结果:超声和病理诊断的符合率65.71%。结论:积极利用超声检查法对浅表神经鞘瘤患者进行诊断,可显著提升其病情诊断的准确性,且此法还具备无创伤以及操作简便等特点。

关键词 浅表神经鞘瘤;应用价值;超声检查;影像学特征

在外周神经肿瘤中,神经鞘瘤比较常见,多发于背部、四肢以及颈部等神经干分布较为广泛的部位[1]。近几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一步提升,超声仪器的分辨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加之人们对神经鞘瘤有了更深层次的研究和了解,使得超声检查法在诊断神经鞘瘤中得到了医学界人士的广泛认可,且其诊断准确率也显著提升。本研究,笔者将重点分析超声检查法在浅表神经鞘瘤中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3月收治浅表神经鞘瘤患者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13~81岁,平均(54.29±6.18)岁。所有入选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依从性良好,病历资料齐全,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方法:本组35例患者均实行超声检查,选择迈瑞DC-7型、GE-E8以及E9型的彩色超声诊断仪,设置探头频率7.5~13.0MHz。协助取最佳体位,将检查部位充分显露,然后再利用超声诊断仪对患者施以二维超声多切面扫描,仔细观察肿块的内部回声、大小、边界、形态、周围大血管、后方回声、有无包膜等,尤其是要注意观察肿块周围的神经。利用彩色多苷勒血流显像对患者肿块周围和内部的血流情况进行仔细观察。按照Adler分级法对本组35例患者肿块内部的彩色血流信号程度进行分级[2]:①0级:肿块中无血流信号。②Ⅰ级:肿块中存在1~2处细短棒状或是星点状的血流信号。③Ⅱ级:肿块中存在1条比较长的血管,或是存在3~4处星点状的血流。④Ⅲ级:肿块中存在2个比较长的血管,或是存在>5个星点状的血流。将患者的影像学图像进行保存,然后再对其做出综合分析。

结果

本组35例患者中,通过手术和病理检查确诊为神经鞘瘤23例,包含6例上肢,11例下肢,3例胸壁,1例腰部,1例耳后,1例枕部。肿块大小0.9cm×0.5cm×0.5cm~12cm×4cm×10cm,瘤体大多呈椭圆形或是圆形,边界较为清楚,低回声16例,囊实混合性回声7例,经过病理检查明确囊实混合性肿块中存在坏死和出血。单发病灶23例,多发病灶I例,肿块一端或是两端存在鼠尾状神经17例,余6例无鼠尾状神经。Adler分级结果显示,0级3例,I级6例,Ⅱ级12例,Ⅲ级2例。本组中有12例出现误诊的情况,其中纤维性坏死1例,脂肪瘤4例,恶性神经鞘瘤1例,肌内血管瘤2例,神经纤维瘤3例,纤维组织增生2例。本组肿块检出率100.0%,超声和病理诊断的符合率65.71%(23/35)。

讨论

现阶段,神经鞘瘤在我国临床上比较常见,是一种良性肿瘤,同时也是一种周围神经性肿瘤[3]。大部分患者在体检或是无意间发现有肿块,本病的临床症状无典型性,部分患者有轻微的麻木感,当肿瘤增大至压迫神经时能够引发水肿和疼痛等症状。神经鞘瘤能够发生在神经分布的部位,以四肢屈侧的神经干最为常见,其次是头颈部,而腹膜后以及后隔则比较少见[4]。对于任何年龄段的人来说,都有可能会发生神经鞘瘤,但青壮年的发病率最高,男女性别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相关资料中提及[5],神经鞘瘤大多呈现出类圆形、梭形或是扁椭圆形,长轴通常和相伴行血管神经束的走向相同。在对肿块进行按压时,患者能够表现出局部麻痛感,并且,肿块的边界比较清楚,边缘较为光滑,胞膜较为完整。内部回声以低回声为主,部分存在不均匀回声,当出现囊性变或是出血的情况之时,可表现出囊实混合性回声。超声影像学表明,肿块内部中存在片状无回声区,形态不规则。随肿块形成时间的延长,整个瘤体中出现不规则的高回声,偶尔出现团块状或是斑点状的强回声,且后方伴有声影。此研究中,有23例经手术和病理检查确诊为神经鞘瘤,其中有16例为低回声,有7例为囊实混合性回声,通过病理检查证实,在囊实混合性肿块中有出血以及坏死的情况。

鼠尾征乃神经鞘瘤的一个具有典型性的声像图特征,由于神經鞘瘤大多沿着神经干的一侧偏心生长,所以,经高频超声检查可见肿瘤长轴两端有管状低回声,且存在鼠尾征。若肿块长轴两端能够检测到尾状神经低回声,即可对患者的病情作出判断。此研究中,超声检测到肿块一端或是两端存在鼠尾状神经17例。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超声仪器的分辨率显著提高。所以,在现阶段中,高频超声已经成为神经鞘瘤病患的一种重要诊断方法。此研究中,未观察到鼠尾状神经6例,可能和肿瘤的位置比较深、神经过于细小、肿块在神经末梢等有关。彩色多苷勒血流显像提示,肿块中存在紊乱且不规则的短条状或是星点状血流信号,Adler分级主要为Ⅰ级和Ⅱ级。

总之,利用高频超声对浅表神经鞘瘤病患者进行诊断,能够准确地探测到肿块的形态、内部结构、血供情况和大小等,并且,能够将肿块和神经之间的关系清楚地显示出来,从而有助于为临床医师判断患者的病情提供重要参考。此外,超声也具有价格低廉、操作简便、迅速和无创等特点,能将之作为浅表神经鞘瘤的一种首选诊断方式。

参考文献

[1]贾志红,徐光,陈宝春,等.高频超声对14例浅表神经鞘瘤的诊断体会[J].重庆医学,2010,39(5):586-587.

[2]肖影.浅表神经鞘瘤的超声诊断价值[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6,21(6):553-555.

[3]黄水明,刘小娟,李宏吉,等.高频超声诊断浅表神经鞘瘤19例临床分析[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9(9):828-829.

[4]刘金苹,马棣,贵玉,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不同部位浅表神经鞘瘤的诊断价值[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12):1227-1229.

[5]郑琳娜,伏红超,谢春梅,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62例浅表神经鞘瘤诊断中的应用[J].肿瘤学杂志,2017,23(5):438-44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