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无陪护护理在长期住院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

时间:2024-11-15

马晓云

摘要 目的:探讨无陪护护理在长期住院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长期住院老午精神分裂症患者53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收治长期住院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55例作为试验组,给予无陪护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社会功能、家属生存质量、护理风险事件。结果:试验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社会功能明显提升,家属生存质量提高,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m)。结论:无陪护护理可提高长期住院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与家属生存质量,减少住院期间护理风险事件。

关键词 无陪护护理;长期住院;老年精神分裂症;护理风险事件

精神分裂症(SP)是精神科临床常见的以反复发作、慢性、迁延性、高复发为主要特点的疾病,其发病机理未明,目前临床尚无有效且彻底治疗方法,药物维持为唯一治疗方法[1]。SP患者家属即SP患者的照顾者兼监护人,因社会对SP患者不认可造成了家属身体压力与心理压力均较高,导致生存质量显著下降[2]。无陪护护理在临床需要下应运而生。本研究旨在探讨无陪护护理在长期住院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长期住院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53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4例,女29例;病程5~13年,平均(7.7±1.3)年;年龄66~79岁,平均(72.5±2.7)岁。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长期住院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55例作为试验组,其中男25例,女30例;病程5~14年,平均(7.8±1.5)年;年龄66~78岁,平均(71.9±2.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3]:①符合国际疾病分类(ICD-10)中精神分裂症诊断;②年龄≥65周岁;③长期住院治疗;④无癫痫、严重疾病史,无需要照顾的慢性疾病;⑤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⑥临床资料完整且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4]:①语言障碍;②严重酒精及药物依赖;③有暴力倾向者。

方法:對照组给予常规精神分裂症护理,制定家属探视时间,在保证患者安全前提下进行护理,必要时实施强制护理。试验组全程实施无陪护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基础护理:入院及对家属与患者进行无陪护护理宣教,使其有一定的了解,可给予配合。对长期卧床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患者,协助清洁护理,监督提升自理能力,鼓励交流,增强患者免疫力。②预见性护理:评估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行预防性的护理措施,增强体质以减少躯体疾病发生。③强化心理、社会支持:利用谈话技巧,掌握心理状况,制定针对性心理护理。④用药指导:准确掌握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禁忌证等,并给指导,保证安全,并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⑤提高安全管理:建立完善的硬件设施,强化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保证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

评价标准[5]: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评定患者社会功能。SDSS(0~20分)包括职业与工作、婚姻、父母、社会性退缩、社会活动、家庭活动、家庭、生活自理、对外界兴趣与关心、责任心与计划性的职能评定。无异常或仅有极轻微缺陷记0分,有功能缺陷记1分,严重缺陷记2分,分数越高,患者社会功能越差。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QOL-BREF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评定家属生存质量。家属生存质量WHOQOL-BREF包括28个条目,涵盖照料者总体健康状况和一般健康状况,采用Likert 5级计分(26~13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发生护理风险事件比较:实验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3.64%,对照组为20%,实验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两组护理前后患者社会功能及家属生存质量比较:两组护理前患者社会功能及家属生存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社会功能明显提升,家属生存质量提高,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讨论

SP病程较长,复发率高,为世界公认易出现病耻感的疾病。SP患者社会活动较少,社会功能评分较低,这给家属带来沉重的负担,需要时刻看管,即要照顾日常起居,还要帮助其治疗。长期SP患者因各种原因需长期住院治疗,这给护理带来一定的难题。缺乏真正有效的药物或手术治疗方案,而常规药物不能完全治愈,住院期间药物可缓解患者的病情及症状,但对生活自理能力、社会能力却无明显改善。此,住院期间给予护理干预,以对认知能力、交往能力有所提升。与此同时,患者家属在患者长期折磨下不愿面对患者,无陪护意愿。由护理人员实施全程护理、看护模式为无陪护护理,属于创新型的人性化护理服务。实现以人为本,同步开展疾病、心理、生活护理等,降低心理压力,积极地配合治疗及护理,以期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减少家属在陪护过程中的心理、生理折磨,提升患者家属的生活质量。这与王楼蕾,主晓燕等研究结果相近[6]。

综上所述,对于长期住院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无陪护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护理后社会功能与家属生存质量,明显减少患者住院护理期间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于水,顾岩,赵晓甦,等.品管圈在提高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2013,33(18):4589-4591.

[2]李媛媛,龙电玲,李兆梅.品管圈管理在神经内科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7):115.

[3]冯洪,谢家兴,李淑会,等.品管圈在脑卒中康复护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20(8):794-797.

[4]周云峰,黄慧群,赵慧华,等.品管圈在糖尿病住院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14):71-72.

[5]吕美荣,尹纪娟.品管圈活动在乳腺癌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5(2):119-120.

[6]王楼蕾,王晓燕.品管圈在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的应用效果[J].现代医院管理,2014,12(1):61-6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