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探究多糖铁复合物应用于缺铁性贫血的治疗中对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的影响

时间:2024-11-15

夏景清 王彦丽 接贵涛 周倩

摘要 目的:探讨多糖铁复合物治疗缺铁性贫血(IDA)的有效性以及对血清铁蛋白(SF)水平的影响。方法:收治IDA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硫酸亚铁颗粒治疗,观察组采用多糖铁复合物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SF、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等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SF、RBC、Hb指标升高幅度优于对照组,sTfR指标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糖铁复合物治疗IDA效果更为显著,能够促进血清铁蛋白的合成,抑制血清转铁蛋白受体的释放。

关键词 缺铁性贫血;多糖铁复合物;血清铁蛋白

缺铁性贫血(IDA)是因为机体对铁元素的供需关系失衡,致使储存的铁元素消耗较大而引起的贫血[1]。该症是最为常见的血液疾病之一,目前多采用补充铁剂来缓解缺铁症状[2]。多糖铁复合物中的铁元素是采用多糖复合进行处理和制备,含有非常丰富的铁元素。本研究探究多糖铁复合物治疗IDA患者的有效性,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IDA患者9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5例,男女比例17:28;年龄27~52岁,平均(36.8±12.5)岁;病程3个月~1年,平均(6.2±0.4)个月。观察组45例,男女比例19:26:年齡24~50岁,平均(37.2±11.8)岁;病程6个月~1.5年,平均(7.1±0.8)个月。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和排除标准:①纳入标准:符合我国IDA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血红蛋白(Hb)含量<110g/L,红细胞平均体积<80fL、平均血红蛋白浓度<30%、平均血红蛋白水平<26pg。IDA程度分级标准:轻度,Hb 90~110g/L,红细胞计数(RBC)3.0~3.5×1012/L;中度,Hb60~90g/L,RBC 2.0~3.0×1012/L;重度,Hb<60g/L,RBC 1.0~2.0×1012/L[3]。②排除标准:伴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患者,伴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对本次使用药物有过敏反应者,参与其他临床研究的患者。

方法:对照组患者使用硫酸亚铁颗粒治疗,口服5mg/(kg·次),1次/d,均在餐后给药。观察组患者则使用多糖铁复合物胶囊治疗,每次口服2粒,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月。

观察指标:SF使用人血清铁蛋白Fnrritin试剂盒检测,Hb、RBC指标使用血常规自动分析系统测定;sTfR使用人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试剂盒测定,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测定。

疗效判定标准:①治愈:治疗后患者症状完全消失,Hb含量恢复至正常水平(>100g/L),RBC水平>3.5×1012/L;②有效:经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基本恢复,Hb指标改善≥20g/L,RBC改善>2.0×1012/L;③无效:治疗后未达到上述标准,或者病情加重[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Hb、RBC、sTfB和SF等指标组间无显著差异,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4项指标均有改善,观察组患者SF、RBC、Hb升高幅度和sTfB下降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讨论

IDA是因为机体铁元素大量消耗但却未能及时补充,致使体内的铁元素极度缺乏所形成的以情绪烦躁、免疫功能减退、易出现感染为主要表现的血液疾病。研究发现IDA的病程越长则患者诱发肿瘤、消化道溃疡等概率会越大,尽早的治疗能够恢复患者机体功能,提升其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多糖铁复合物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表明多糖铁复合物的疗效更为确切。多糖铁复合物是铁元素和多糖合成的复合物,以完整的分子形式存在,因此进入患者的消化道内能够以分子形式被机体吸收。据有关研究显示,多糖铁复合物不会受食物成分、胃酸等的影响而降低铁元素的生物利用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b、RBC、sTfR和SF指标的改善幅度均高于对照组。SF、sT田两项指标是目前贫血诊断和疗效判定的重要指标,特别是IDA诊断鉴别的金标准。观察组患者该两项指标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说明硫酸亚铁和多糖铁复合物虽在作用机制方面存在共性,但是效果更加显著。

综上所述,使用多糖铁复合物治疗IDA效果显著,且可以改善患者血常规指标,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1黄桥梁,胡晓抒,袁宝君.缺铁性贫血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16,22(11):1406-1407.

[2]张红红.缺铁性贫血研究新进展及对运动领域的启示[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6,24(3):18-19.

[3]郑康杰,李明珠.儿童青少年缺铁性贫血防治研究进展[J].中国学校卫生,2017,38(9):1435-1437.

[4]连蕴斯,刘杰,周霞,等.药物治疗与食疗对婴幼儿轻度缺铁性贫血的疗效对比研究[1].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6,14(1):34-3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