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5
马凤伶
摘要 目的:探讨社区规范化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和高血压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治高血压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90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管理,研究组给予规范化管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管理1年后,研究组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血压控制率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和遵医行为均显著提高,研究组提高幅度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开展社区规范化管理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血压情况,控制血压变化,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关键词 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并发症
高血压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在我国高血压患者人数约达2亿左右,其中约有1.3亿高血压患者对于自己是否患有高血压并不清楚。在高血压患者中,约有3000万人未进行降压治疗,而接受治疗的患者中约75%血压未达标[1,2]。若无法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将可能导致高血压患者发生卒中、心肌梗死等并发症,对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都会造成严重威胁。目前,国内已把防控高血压列为慢性病防治的重点工作,2009年原卫生部将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社区高血压管理效果显著。当前,城市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效果明显优于农村,但总体效果不理想,农村地区提供的各项高血压管理服务质量较低[3]。本文就社区规范化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其并发症的影响展开了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9月-2016年8月收治高血压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90例。参照组男50例,女40例;年龄49~78岁,平均(63.8±10.9)岁;病程4~11年,平均(6.4±3.5)年。研究组男47例,女43例;年龄50~80岁,平均(64.2±10.2)岁;病程5~12年,平均(6.1±3.9)年。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1)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高血压治疗和管理:①建立患者档案;②合理应用降压药物,如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及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等。详细告知所使用降压药的作用、用药时间、使用注意等,在确保安全用药情况下,提高患者用药有效性。③每次就诊时测量血压;④监测血糖、血脂、尿常规、肾功能、心电图检查和眼底检查,1次/年。(2)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开展为期1年的社区规范化管理,具体方法如下:①开展健康教育:组织高血压患者定期进行健康宣教,发放健康宣传手册,每个月评估健康指导情况。健康教育主要包括高血压病特点;未及时治疗对心、脑、肾等主要器官所造成的影响;告知患者主动管控血压的重要性和血压管控不好可能对其造成的伤害。从而使患者重视自身病情,做到自我良好地管控血压。②饮食管理:督促患者戒烟戒酒,合理搭配饮食,遵循低脂、低盐、低热量原则,告知控制食盐摄入的好处。鼓励患者多食新鲜蔬果,高蛋白、低脂肪、高钾和高钙食物。③锻炼管理:指导患者进行正确锻炼,管控其体重。按照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如慢跑、跳舞和散步等,注意运动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以此来帮助患者机体增加能量,减少胆固醇生成,促使患者血液流通,避免出现关节僵硬,并防止发生便秘。④心理管理: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内心想法,对异常心理进行疏导,让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情。定期在社区内组织高血压心理疏导活动,邀请血压管控较好的患者讲解经验,以提升患者对治疗的信心。⑤血压管理:对于低危患者,每3个月对患者血压进行监测,对于中危以上患者,每次就诊时测量血压,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对治疗方案进行合理调整。同时也指导患者正确进行自我血压监测,每周至少监测2~3次,做好记录,随时掌握自身血压状况。对于中危以上患者,每0.5年监测1次患者体重指数、血脂、血糖、尿常规、肾功能。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管理前、管理1年后的血压变化、血压控制情况;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及遵医行为比较。
疗效判定标准:①优良:1年内有>9个月的血压记录在140/90mmHg以下;②有效:1年内有>6个月的血压记录在140/90mmHg以下。血压控制率=优良率+有效率[4]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采用SPSS19.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血压变化情况比较:管理前两组收缩压与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1年后,研究组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改善情况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比较:研究组患者血压控制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498,P<0.05),见表2。
两组管理前后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及遵医行为比较:两组患者管理前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和遵医行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1年后,两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和遵医行为均显著提高,研究组提高幅度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论
应用抗高血压药物降低相关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单纯依靠门诊治疗高血压效果不佳,重视高血压患者的社区规范化管理和以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性高血压干预措施已成为高血压病的重要治疗手段[4,5]。
本研究发现,大多患者因高血压相关知识匮乏,虽已确诊为高血压病,但仍存在遵医行为差,或因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虽服用了降压药物,血压仍未控制在理想水平;多数患者甚至未定期监测血压。通过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社区化规范管理,增强了患者的自我意识,掌握了疾病的相关知识,能主动进行个人护理与保健,如坚持按时服药、可自我调节管控情绪、维持平稳心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睡眠充足;合理搭配饮食,严格管控个人钠盐摄入量;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血压监测。结果也表明,研究组患者的血压控制率、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及遵医行为明显提高,优于参照组,与国内一些研究结果相吻合[6,7]。我们认为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不仅使患者清楚认识高血压的危害性,也使其明确药物不是治疗高血压的主要方式,其只能控制血压:反而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成为治疗高血压一种必要。同时使社区医护人员及时详细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随时调整治疗方案,有助于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以及管理能力,促进社区医疗水平的提升,最大程度的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综上,高血压患者实行社区规范化管理,可显著提升血压控制效果,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负担。但此次研究的样本量仍不足,尚需我们扩大样本量,延长规范化管理时间,进一步监测患者的血压控制水平,同时加强相关危险因素及行为的健康教育力度,进一步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狀况。
参考文献
[1]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708.
[2]涂文旭,袁兴卫,李博,等.高血压患者社区规范化管理3年效果评价[J].当代医学,2015,21(13):159-160.
[3]曾新颖,张梅,李锰冲,等.中国2011年城乡35岁及以上高血压患者社区管理现状及其效果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37(5):612-617.
[4]郑红梅,杜雪平.社区规范化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并发症的影响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29):3421-3424.
[5]贾芳玉,崔红岩,安宝宁.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4):160.
[6]王勇霞.社区规范化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并发症的影响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33):6428-6429.
[7]解鸿鹏,王丽丽,苏靖,等.社区规范化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并发症的影响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5):192-19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