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医防治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研究进展

时间:2024-11-15

沈冬晓 姚向阳 彭军良

摘要 尿潴留是混合痔术后一种最常见的并发症。传统中医在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防治上多采用艾灸、贴敷、针刺、口服中药、穴位烫疗、耳穴压丸等方法。

关键词 混合痔;尿潴留;防治;中医

中国民间素有“十人九痔”的说法,混合痔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痔病类型,手术是治疗混合痔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但由于肛门部位解剖位置特殊,各种术后并发症给患者和临床医生带来了很多困扰,尿潴留便是其中一种常见的并发症。混合痔术后尿潴留发生率20%~52%。西医主要采用肌内注射新斯的明、口服盐酸坦索罗辛等方法治疗混合痔术后尿潴留,但其禁忌证与不良反应较多。中医在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治疗上方法多样,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小,具有一定优势,现将临床上常见的中医防治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方法概述如下。

艾灸

艾昧辛性温,入肾经,理气血,通寒湿,温阳化气。利用艾灸燃烧的热力和药力可以温通经脉,温阳扶正,启闭利尿,增强膀胱的气化功能,以达到调气机通水道的效果,从而促进排尿功能恢复。蔡丽群等用温灸盒艾灸中极、关元、气海穴位,对照组用毛巾热敷膀胱区,观察两组治疗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试验组显效率71.8%,总有效率93.8%;对照组显效率37.5%,总有效率7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刘凡汝采用艾灸关元穴、气海穴和中极穴疗法治疗混合痔术后尿潴留52例,对照组52例患者只进行常规疗法,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0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7.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贴敷

中药贴敷是中医学独具特色的一种外治法,此法不受环境和医疗条件约束,无创,无不良反应,疗效显著。程良彩等采用葱白联合冰片、鲜青蒿、甘草贴敷神阙穴预防混合痔术后尿潴留113例,对照组103例采用湿毛巾热敷加听流水声与肌注新斯的明诱导排尿方法,结果显示观察组(27.5±4.50)min内顺利排尿,9例留置尿管;对照组(39.45±5.70)min内排尿,35例留置导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赛琼等将6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30例)和干预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甘遂敷脐,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第1次排尿时间、排尿困难指数以及术后尿潴留发生率,结果显示干预组尿潴留发生率、排尿困难指数、第1次排尿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翁立平等将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患者3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0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基础处理方法,治疗组加用利尿止痛散敷脐,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首次排尿积分、第1次排尿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针刺

运用针刺治疗尿潴留由来已久,如《灵枢·四时气》中就有“小腹痛肿,不得小便……取之太阳大络”的记载。针刺是通过神经反射双向调节膀胱与尿道括约肌功能,使膀胱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从而促进小便排出。盖娟娟等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79例行混合痔手术治疗并在术后出现尿潴留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他们分为A组、B组、C组,每组93例,给予A组患者针刺董氏奇穴之“三皇穴”治疗,给予B组患者诱导法治疗,给予C组患者口服盐酸坦索罗辛胶囊治疗,记录3组患者干预后的术后排尿情况、不良反应和转归及配合使用的镇痛药物的时间、剂量等情况。结果显示,经过治疗,A组首次排尿量、起效时间明显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张媛将混合痔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空白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电针白环俞,对照组采用空白对照。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排尿困难程度、尿意频频感、尿等待时间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

口服中药

治疗术后排尿障碍大多从清热利湿、补气利尿着手。張海洋将6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中药代茶饮(车前草、白茅根等),对照组给予膀胱热敷加服温开水,结果显示对照组总有效率60%,治疗组总有效率8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李志鹏等将7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6例采用甲基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治疗,治疗组36例采用白拟黄芪车前子颗粒剂治疗,比较两组排尿情况。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赵杰等将痔外切内扎术后的患者100例,随机等分为I组和Ⅱ组,术后6h,I组给予五苓散治疗,Ⅱ组给予特拉唑嗪治疗,结果显示五苓组可明显改善术后排尿障碍(P<0.05)。付欢欢将60例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利尿合剂组(黄芪、猪苓、黄柏等)和哈乐组,各30例,结果显示利尿合剂组治愈16例,好转7例,无效导尿7例,总有效率76.66%;哈乐组5例治愈,7例好转,18例无效导尿,总有效率40%。利尿合剂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哈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穴位烫疗

穴位烫熨是以经络学说为指导依据,将草药制成膏药等制剂,置于穴位上,对穴位产生局部刺激,从而达到防治疾病之目的。张燕将9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中药熨烫疗法治疗(白酒浸泡小茴香药袋1h后放置于患者的下腹部,用TDP灯照射加热),对照组采用传统热敷方法促进排尿,结果显示观察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排尿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首次排尿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刘细华等将混合痔术后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疗法,试验组患者给予中药穴位烫疗法(制川乌、细辛、黄芪等制成膏剂,烫疗关元、三阴交、足三里、中极、曲骨以及阴陵泉等穴位),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首次自行排尿时间以及排尿成功率等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罗超兰等将384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92例,治疗组给予济川涌泉散穴位烫熨,对照组给予“特定电磁波谱”治疗仪穴位照射,结果显示治疗组术后导尿23例次(11.98%),对照组导尿58例次(30.21%),两组术后导尿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耳穴压丸

耳为“宗脉之所聚”,耳穴压丸通过刺激耳郭穴位达到防治疾病目的,方法简便,安全无痛。赵雅静等将60例混合痔术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行耳穴压豆干预护理,对照组30例行常规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66.7%,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第1、2、3天排尿症状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潘琼等将120例混合痔术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耳穴埋豆治疗,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首次排尿时间、导尿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5~6h、7~8h时间段内对照组的排尿顺畅度、排尿量评分高于试验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试验组患者术前分别在两耳膀胱、输尿管、牙肾耳穴表面贴敷压丸,结果显示对照组白行排尿41例(68.3%),注射新斯的明排尿13例(21.7%),导尿6例(10%),试验组自行排尿52例(86.7%),注射新斯的明排尿5例(8.3%),导尿3例(5%)。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小结

尿潴留是指以小便量少、點滴而出、甚至闭塞不通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属于中医癃闭范畴。“癃”即病势较缓,以小便不利、点滴而短少为主症;“闭”即病势较急,以小便闭塞、点滴不通为主症。二者只是排尿困难程度上的区别,因此多合称为癃闭。尿潴留是混合痔术后一种最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膀胱过度膨胀甚至是永久性的逼尿肌损伤,且会增加尿路感染的机会,还可能逆行性地对肾脏功能造成损害,引起急危重症,使患者身心痛苦,影响手术治疗效果。术后尿潴留的防治是肛肠科医务人员关心的一个热点。引起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麻醉、手术方式、补液量、体位、疼痛、社会心理因素等。《素问-灵兰秘典论》日“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焉”,再加之手术引起的肌肉脉络的损伤,使局部气机不畅,气血瘀滞,膀胱气化不利而致小便不通。中医认为混合痔术后尿潴留多于外邪侵袭、诊治失当、情志失调、饮食起居失宜、体虚病后,其相关的基本病机为膀胱气化功能失调。西医防治混合痔术后尿潴留方法包括心理疏导、膀胱区热敷、新斯的明肌注、α1受体阻滞剂口服、镇痛、留置导尿等。存在过程繁琐、疗效不确定或不良反应大等问题。传统中医在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防治上多采用艾灸、贴敷、针刺、口服中药、穴位烫疗、耳穴压丸等方法。中医药对防治混合痔术后尿潴留有较好的作用,相对而言方法简便、不良反应少,患者易于接受。并且较多从预防出发,很好地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主导思想。但目前研究中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特点的研究相对较少,不能做到精准施治。今后中医防治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研究应将未病先防、辨证施治两方面作为重点方向。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