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椎间盘镜(MED)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隙高度的影像学变化研究

时间:2024-11-15

瞿晖 余德怀 赵小锋 刘鹏川 赵学平

摘要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间隙高度的影像学变化。方法:收治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手术前后实施核磁共振检查,比较椎间隙高度的影像学变化。结果:40例患者中,25例术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或得到有效缓解,功能得到良好改善;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患者椎间隙高度比术前降低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腰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能取得良好治疗效果,患者术后椎间隙高度会出现一定程度增加,并得到保持。

关键词 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腰椎间盘突出症;间隙高度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指的是髓核发生一定程度的病变后受到其他因素影响,最终导致椎间盘纤维环破裂使得髓核组织突出,突出的髓核会对周边组织、神经产生一定的刺激以及压迫,从而导致患者发生各种症状。患者往往存在反复发作的腰腿疼痛,同时伴随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1]。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原因相对复杂,包括长期姿势不当、突然负重、腰部外伤以及某些职业对腰部的长期损害等。臨床上针对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采用手术治疗,其中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得到广泛应用。为了观察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间隙高度的影像学变化,本文选择实施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在此基础上观察对比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手术前后间隙高度的影像学变化情况,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21~68岁,平均(48.7±6.4)岁;病程9个月~12.5年,平均(4.5±1.2)年。所有患者都通过影像学检查得到证实。

手术方法:对研究对象实施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首先建立椎间盘镜通道,在此基础上利用椎间盘镜对病情、手术部位等进行科学制定;对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做切口,进而暴露棘突椎板,切开纤维环,对突出的髓核实施摘除,松解受压神经根,冲洗,仔细探查确定无残余突出椎间盘后拆除椎间盘镜,逐层缝合切口[2]。手术前后对40例患者实施X线检查和MRI检查,CT检查使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64排CT检测仪,对患者腰椎间盘进行全面扫描。MRI检查使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核磁共振检测仪,仪器标准1.5T,对应部位实施全面扫描检查。

观察指标:观察患者的手术效果,并对患者手术前后实施CT检查和MRI检查,对比分析患者手术前后椎间盘高度的影像学变化情况。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O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40例患者中25例术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或者得到有效缓解,其关节功能得到良好改善;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患者椎间隙高度比术前降低12.5%,患者椎间隙高度均值与上位椎间隙高度均值比值手术前后分别是(0.221±0.052)、(0.191±0.051),变化率达到-16.2%,手术前后椎间隙高度影像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患者手术前后的JOA评分分别是(6.35±3.42)、(25.12±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脊柱疾病之一。患者以中年妇女多见,而且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群发病率更高,这是因为长期体力劳动对于人体椎间盘产生压迫,最终促使椎间盘发生不同程度病变[3]。从解剖学上分析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在于椎间盘各组成部分包括髓核、纤维环、软骨板等,尤其是髓核发生一定程度的退行性病变后,进一步受到外力作用或者干扰,最终导致患者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使得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侧)方或椎管内,突出的髓核会对周边组织和神经等产生严重压迫,其中最容易受到压迫的包括脊神经根和脊髓等,从而引发患者出现腰腿痛、麻木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腰椎间盘对人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椎间盘对于腰椎运动范围具有关键性影响。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不仅要忍受反复发作的腰腿疼痛,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因此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容易产生严重影响[4]。

临床上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其中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能够有效摘除髓核,同时避免产生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从而有效改善患者腰腿疼痛,同时还有助于改善患者功能障碍。通过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有助于将对周围组织和神经产生严重压迫的髓核实施摘除,从而有效解除患者存在的各种症状,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为了研究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患者术后椎间隙高度影像学变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对实施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40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40例患者中25例术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或者得到有效缓解,其关节功能得到良好改善;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患者椎间隙高度比术前降低12.5%,患者椎间隙高度均值比值手术前后分别是(0.221±0.052)、(O.191±0.051),变化率达到-16.2%,手术前后椎间隙高度影像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例患者手术前后的JOA评分分别是(6.35±3.42)、(25.12±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患者术前、术后椎间隙高度无明显丢失,并可保持。

参考文献

[1]李东,陈刚,李开华.椎问盘镜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的中期疗效观察[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6,5(5):371-374

[2]张智,刘元彬,郑佳状,等.两种经皮内镜经椎板问隙入路髓核摘除治疗L5/Sl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对比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2015,21(7):706-709.

[3]杨林,廖绪强,赵新建,等.经皮椎间孔镜与椎间盘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比较[J].中国内镜杂志,2015,21(9):962-965.

[4]李兴艳,陈苏,张津明,等.腰椎间盘镜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问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5,21(2):129-13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