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5
龚植杰
摘要 目的:探讨体穴埋线加耳穴埋豆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脑卒中后偏瘫患者202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方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体穴埋线联合耳穴埋豆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运动功能评分及ADL评分均超过对照组(P 关键词 体穴埋线;耳穴埋豆;脑卒中后偏瘫 脑卒中在以前具有极高的致残率、病发率以及致死率,在我国各种病症中排在前几位。随着科技的发展,医学水平也随之提高,脑卒中的致死率也就大大下降,但是致残率依旧是居高不下,部分患者更是留下了运动障碍的病根,给脑卒中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1]。2016年2月-2017年8月收治脑卒中患者202例,使用体穴埋线联合耳穴埋豆来治疗脑卒中后偏瘫,通过两组对照的方式,研究该种方法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2月-2017年8月收治脑卒中患者202例,并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01例。研究组男57例,女44例;年龄50~ 78岁,平均(48.16±13.24)岁;发生脑梗死71例,发生脑出血30例。对照组男56例,女45例;年龄52~77岁,平均(49.67±15.82)岁;发生脑梗死73例,发生脑出血28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在同意书上签字,同意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得到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筛选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標准,且意识清晰,生命体征平稳;排除囚脑内器质性疾病引发偏瘫患者、意识模糊且不配合治疗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患者,及心、肝、肾功能出现障碍患者、精神病患者[2]。 方法:对照组采取西医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通过体穴埋线联合耳穴埋豆的方法进行治疗。①西医治疗方法:对引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控制,避免发生复发情况,在此过程中,对血压、血脂、血糖的浓度进行调节控制。②体穴埋线方法:首先需要进行选穴,选取的穴位是阳明经穴,采取交替选穴的操作(肩髑、内关、手三里、合谷等),治疗囚中风而导致后肢产生运动障碍。埋线方法:将选取的穴位以及9号一次性埋线针进行消毒,将1~2cm的0号羊肠线穿进埋线针当中,将埋线针刺进所选取穴位,刺进的深度由得气程度决定,刺进穴位之后,同定枕芯,退出针管,使羊肠线留在穴位当中,将埋线针从穴位中取出,使用消毒棉花棒按住针孔部位,稍后使用创可贴贴到针孔部位,患者在<24h时不能使针孔部位沾水,避免受到感染,体穴埋线2周进行1次,1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1个月,另外需进行颈腰夹脊穴位埋线,与体穴埋线交替。③耳穴埋豆方法:脑卒中的发病部位在脑部,首先进行选穴(脑、心、脾、内分泌、皮质下)。埋豆方法:患者采取坐位,选取的穴位位置定准后,使用经过消毒的棉花棒对耳部周围进行擦拭消毒,用胶布将王不留行籽粘到胶布中间,使用镊子夹住胶布,贴于所选穴位,家属帮助患者按压所选穴位,1d进行1次,持续时间5min左右,直到患者出现酸痛感。换1次/5d,双耳朵交替治疗,1个疗程为10d,需要治疗1个月。 观察指标:通过查阅Fugl-Mever量表,对治疗前与治疗后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进行评价,再通过查阅Barthel指数量表,对治疗前与治疗后的患者的正常生活的活动情况(ADL)进行评价,运动功能与正常生活的活动情况的评分越大,表明治疗效果越好。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O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与ADL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之后,研究组的运动功能评分以及ADL评分均超过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论 大量文献表明,体穴埋线联合耳穴埋豆可以使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以及ADL得到明显的改善[3]。脑卒中偏瘫是由于阴阳失调,肝肾脾部位气血较弱导致,体穴埋线能够调节阴阳,补充气血,通脉活络,对偏瘫部位进行治疗,耳穴埋豆,经过按压,能够活化脉络,调节脏器,治疗偏瘫。 参考文献 [1]戴秀珍,陈明九,陆玲玲,等.体穴埋线加耳穴埋豆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临床分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5,4(27):496-497. [2]冯晓东,李瑞青,任彬彬,等.穴位埋线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 3,28(9):843. [3]王念宏,赵鸿斐穴位埋线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针灸,2015,4(1):137-14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