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5
陈泰屹 余明芳 李春燕
摘要 目的:探讨艾灸经前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有效性。方法:收治原发性痛经患者360例,分为A组、B组、C组,A组月经来潮前5~7d开始艾灸治疗,治疗至月经来潮停止;B组于月经来潮第1日开始治疗,当月月经结束时停止;C组等待期间不接受治疗。结果:A组痊愈率、愈显率高于B组、C组,B组高于C组;A组无效率低于B组,B组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艾灸;经前 原发性痛经为伴随月经所产生的疼痛,是女性常见病,以疼痛为主要症状表现。国外研究报道显示青年女性发病率45%~95%[1],国际妇女联合会报道显示,约80%的女性有不同程度痛经。原发性痛经不仅影响女性正常生活、工作,还可能诱发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妇科疾病,影响家庭和谐,成为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2]。痛经具体发病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西医常以非甾体抗炎药、避孕药、解痉镇痛剂治疗,长期使用不良反应大、复发率高。中医诊治原发性痛经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其中艾灸操作简单、安全、易于接受。本次研究试评价艾灸经前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有效性,探索一种可行的治疗方式。 资料与方法 2015年2月-2017年7月收治原发性痛经患者360例,年龄17~28岁、平均(23.4±2.O)岁。BMI(19.1±0.6)kg/㎡,月经初潮年龄(11.2±0.6)岁。采用中央随机系统的分层区组分配,将患者分为月经前期艾灸组(A组)、月经期艾灸组(B组)、等待治疗组(C组),分别120例。3组患者年龄、BMI、来源、有家族痛经史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临床确诊,参照加拿大妇产科协会(SOGC)《原发性痛经临床指南》指导标准诊断,中医诊断参照2002年原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痛经的中医诊断标准[3];②15 N 30岁女性;③中医辨证为寒湿型;④月经周期基本正常(28±6)d;⑤连续3个月月经周期评价疼痛数字模拟评分(NRS)≥3分;⑥依从性好,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纳入标准;②经妇科及B超检查为其他妇科疾病、内科疾病引起的疼痛;③认知、精神障碍;④合并其他严重器质性、系统性疾病;⑤准备妊娠、妊娠或哺乳期;⑥治疗前1周服用过或正在服用镇痛、止痛药物。 退出标准:①观察中自然脱落、依从性差白行退出、失访者、疗效不佳、不良反应中途退出者;②不能耐受、严重不良反应者;③病情恶化有可能发生危险事件者。 方法:采用单盲,告知患者与医生艾灸治疗的时间,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医师不知晓患者月经周期处于哪个阶段,参与研究人员不知晓分组。材料为药用灸绒。选择使用频率最高的4个穴位肾俞、命门、关元、气海,定位参照2006年中华人名共和同同家标准(GB/T l2346-2006《腧穴名称与定位》标准)。灸法参照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同国家标准(GB/T 21709.1-21709.22)《针灸技术操作规范》。A组、B组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A组月经来潮前5—7d开始治疗,至月经来潮时停止。B组于月经来潮第1天开始治疗,连续5—7d,当月月经结束时停止。C组等待期间不接受艾灸治疗。 疗效判定:参照《中药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标准评价[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A组、B组、C组各脱落2例、4例、6例,退出4例、5例、2例,脱落者均为失访或记录不全、无法回忆者,退出者A组、B组为不耐受者,C组为恶化采用其他方法治疗者。A组痊愈率、愈显率高于B组、C组,B组高于C组;A组无效率低于B组、B组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论 痛经的记载最早见于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景岳全书-妇人规-经期腹痛》日“经行腹痛,证有虚实……然实痛者,多痛于未行之前,经通而痛自减……大都可按可揉者为虚,拒按拒揉者为实”。提出了依疼痛性质、时间分虚实的见解及辨证要点。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候-月水来腹痛候》指出:“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气血,以致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伤冲任之脉”。艾灸治疗痛经由来已久,因为艾灸有较好的温经通络作用,如清·吴仪洛《本草从新》中指出:“艾叶苦辛……能回垂绝之元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医宗金鉴》云:“凡灸诸病,火足气到,始能求愈。”《傅青主女科》认为:“舒则通畅,郁则不扬。”中医理论认为,该病多由个人情志不畅,起居失常导致肝郁气滞,寒湿凝滞,血运受阻,冲任脉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阻以致“不通则痛”,或因冲任胞宫失于濡养,致“不荣则痛”。艾灸温灸治疗痛经,作用于腹部,灸后可通調经脉、畅行气血,解除病痛。关元位于腹部,属任脉穴位。关元又为足三阴与任脉之会,可通调阴经与任脉气血。关元培补元气,壮阳温经,为治疗痛经的常用穴位。因此,艾灸的温热效应可通过腧穴的作用、经络的循行,作用于人体而发挥其疏通经络、理气活血、温经止痛的作用。 现代医学与中医学证实,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女性体内激素的分泌水平、气血阴阳的盛衰不尽相同。经前期是阴盛阳生渐至重阳的阶段,此时胞宫、血海最盛。灸法可直接作用于关元及任脉、带脉及小腹胞宫,而在月经前行灸,可利用此时胞宫、血海最盛特点,发挥其作用机制[5]。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交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关元为任脉要穴,又与足三阴经交会,三阴交穴为肝脾肾三者经脉交汇处。传统认为艾灸该处,可调节肝脾肾三脏之功能失调,进而调节冲任,前文提到痛经久病者已有体虚,采用灸法可调节肝脾肾,调理内气,理气去滞,去除湿邪,温经散寒、调补冲任。现代医学证实,艾灸可改善子宫血流动力学,缓解肌肉痉挛,进而改善痛经。冲任经穴对应脊神经结,艾灸可能通过刺激脊柱神经发挥治疗作用。 本次研究提示在经前艾灸治疗本病疗效较好,考虑到痛经前行灸法,还有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患者接受率高。需注意的是,C组不用药也有症状改善者,提示痛经存在多种致病因素,通过健康教育干预,调节饮食、控制危险因素,也可改善症状。 参考文献 [1] Michelle Proctor CynIhia Farquhar.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dysmenorrhoea[J].BMJ,2006,332(7550):1134-1138. [2]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4]王玲,林芳.定痛汤合耳穴贴压治疗原发性痛经120例[J]福建中医药,2008,18(1):7.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