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玉溪地区肥胖人群的中医体质调查分析

时间:2024-11-15

洪欣 景明 孙红丽 王俊 章文雯 肖美珍 王艳梅 宋冲会 李砚东 李涛

摘要 目的:了解玉溪地区肥胖人群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方法:运用中医体质量表对玉溪地区符合肥胖标准的1000例人群进行体质调查。结果:纳入1000例肥胖人员,男452例,女548例;汉族762例,彝族238例。18~29岁阶段10例,男4例,女6例;30~39岁阶段29例,男14例,女15例;40~49岁阶段396例,男194例,女202例;50~59岁阶段565例,男240例,女325例。结论:肥胖人员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女性多于男性,体质类型因性别、年龄、民族等有所差异。

关键词 玉溪地区;肥胖;中医体质;调查分析

肥胖症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早在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它列入疾病名单,并认为它是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高血压、中风、骨关节炎、睡眠呼吸暂停和多种癌症的危险因素。2002年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显示,我同成人超重率22.8%,肥胖率7.1%,估计超重和肥胖人数分别达到2亿和6000多万。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4年全球非传染性疾病现状报告中指出,世界肥胖的成人已经>6亿,超重的成人接近20亿,未满5岁儿童的超重或肥胖已达到24万,而体重指数(BMIl>25 kg/m2的中国人群为30.1%。因此,预防和控制肥胖症已刻不容缓。应用中医体质理论指导肥胖防治是当今研究的热点之一。综观体质学说的理论研究状况,大多数或从理论上进行论述,或从少数的临床资料进行论证,尚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体质问题涉及生命科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我们按照中医体质学说理论,结合玉溪地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对当地肥胖个体进行综合分析,辨别个体体质类型,对制定相应的中医健康改善计划,调节中医体质具有深远的意义。

资料与方法

调查对象:以玉溪市红塔区为研究基地,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肥胖人员,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肥胖病例1000例为调查对象。

诊断标准:肥胖的诊断:根据原卫生部《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1]推荐的标准,即BMI>28kg/㎡为肥胖。腰围指数,即男性腰围>85cm为肥胖,女性腰围> 80cm为肥胖。以上2条只要符合其中1条即为符合标准。BMI=体重(kg)÷[身高(m)]2。

纳入标准:①年龄:18~ 60周岁的玉溪地区常驻人群;②体重指数> 28 kg/㎡;或男性腰围> 85cm,女性腰围>80cm。

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调查、中医体质调查、健康状况调查。中医体质调查采用中医体质量表实施[2],该量表包括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9个亚量表,共60个条目的内容,通过计算量表分值分析每例调查对象的体质类型。

结果

筛查肥胖人员1000例,男452例(45.2%),女548例(54.8%),男女比例1:1.21。本研究的肥胖人群中,年龄分为4个阶段,各年龄段肥胖人员分布,见表1。

1000例肥胖人员的民族构成,见表2。

1000例肥胖人员中,各体质类型所占例数及比例,见表3。

1000例肥胖人员中,不同性别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见表4。

1000例肥胖人员分为4个年龄段,各年龄段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见表5。

1000例肥胖人员不同民族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见表6。

讨论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内经》中就有关于体质辨证的理论记载。《灵枢·寿夭刚柔》日:“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中华中医药学会在2009年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中提出中医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同有特質,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

中医学对肥胖的认识始于《黄帝内经》,古代医家认为肥胖的病机主要是气虚和痰湿。《景岳全书》云:“何以反多气虚?盖人之形体,骨为君也,肥人者柔胜于刚,阴胜于阳也,且肉与血成,总皆阴类,故肥人多有气虚。”“《内经》日:‘人之肥者,血则实,而气必虚,故行动多喘促,气虚也。”金子久《医林荟萃》也说:“体肥丰腴,肌肤柔白,阳虚禀质显然,体质魁梧,似属阳虚,素嗜茶酒,必有内湿,湿痰偏多,无有不亏也。”清代的《石室秘录》云:“肥人多痰,乃气虚也,虚则气不运行,故痰生之。”强调肥胖人痰湿的形成与气虚的关系。

本课题筛查肥胖人群1000例,男452例(45.2%),女548例(54.8%),男女比例1:1.21。痰湿质及痰湿质为主有235例(23.5%),阳虚质及阳虚质为主201例(20.10%),湿热质及湿热质为主179例(17.90%),平和质154例(15.40%),气虚质及气虚质为主147例(14.70%),阴虚质及阴虚质为主31例(3.10%),血瘀质及血瘀质为主31例(3.10%),气郁质及气郁质为主19例(1.90%),特禀质及特禀质为主3例(0.30%)。9种体质中,各种体质类型出现的频数由多到少依次为痰湿质及痰湿质为主>阳虚质及阳虚质为主>湿热质及湿热质为主>平和质>气虚质及气虚质为主>阴虚质及阴虚质为主>血瘀质及血瘀质为主>气郁质及气郁质为主>特禀质及特禀质为主。其中5种常见体质为痰湿质及痰湿质为主、阳虚质及阳虚质为主、湿热质及湿热质为主、平和质、气虚质及气虚质为主。玉溪市位于云南省中部,地处云贵高原西缘,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特点,气候温暖,热量丰富,雨热同季,温度较高,湿度较大,加之人们常选择依出而居的潮湿环境居住,可能是玉溪人群易于形成痰湿体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湿为阴邪,最易阻滞气机,阴胜则阳病,故湿邪入侵可损伤人体的阳气,有如叶天士的“湿胜则阳微”之说,且由于目前城市人群常年在空调、少见阳光的环境下生活,少户外活动,过食寒凉之品,体内阳气受到戕伐;夜生活丰富,动则熬夜。《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记载:“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夜晚是阳气收敛和休息的时候,熬夜大量耗伤人体阳气,致人体阳气生发不足,耗散有余,逐渐衍生为阳虚体质。因而相对而言,人群中阳虚质的比例较高。

1000例肥胖人群中,男452例,痰湿质及痰湿质为主104例(23.01%),阳虚质及阳虚质为主82例(18.14%),湿热质及湿热质为主102例(22.57%),平和质74例(16.37%),气虚质及气虚质为主65例(14.38%),阴虚质及阴虚质为主7例(1.55%),血瘀质及血瘀质为主11例(2.43%),气郁质及气郁质为主6例(1.33%),特禀质及特禀质为主1例(0.22%)。女548例,痰湿质及痰湿质为主131例f23.91%),阳虚质及阳虚质为主119例(21.72%),湿热质及湿热质为主77例(14.05%),平和质80例(14.60%),气虚质及气虚质为主82例(14.96%),阴虚质及阴虚质为主24例(4.38%),血瘀质及血瘀质为主20例(3.65%),气郁质及气郁质为主13例(2.37%),特禀质及特禀质为主2例(O.36%)。

男性肥胖患者中常见体质:痰湿质及痰湿质为主、湿热质及湿热质为主、阳虚质及阳虚质为主、平和质、气虚质及气虚质为主;女性肥胖患者中常见体质:痰湿质及痰湿质为主、阳虚质及阳虚质为主、气虚质及气虚质为主、平和质、湿热质及湿热质为主。

本研究的肥胖人群中,汉族762例(76.20%),彝族238例(23.80%)。汉族肥胖人群中医体质南多到少为痰湿质及痰湿质为主>阳虚质及阳虚质为主>气虚质及气虚质为主>湿热质及湿热质为主>平和质>血瘀质及血瘀质为主>阴虚质及阴虚质为主>气郁质及气郁质为主>特禀质及特禀质为主;彝族肥胖人群中医体质由多到少为湿热质及湿热质为主>痰湿质及痰湿质为主>平和质>阳虚质及阳虚质为主>气虚质及气虚质为主>阴虚质及阴虚质为主、气郁质及气郁质为主>血瘀质及血瘀质为主>特禀质及特禀质为主。分析其原因主要与彝族生活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活劳作、饮食习惯等密切相关,该课题所调查的彝族人群主要来自洛河乡,洛河乡地处低纬度高原,海拔高低悬殊,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18℃,当地居民嗜食肥甘厚味,喜欢食用高热量食物,长期体力劳动,嗜饮酒等。过食肥甘厚味易导致内生痰湿,痰湿阻于中焦,胃失和降,脾失健运,脾胃运化失常,久则形成血瘀、气郁等病理因素致病;痰湿日久化热伤津、化火伤阴,形成湿热、阴虚等。

本研究中肥胖人群年龄分为4个阶段,在18~29岁阶段,10例,男4例,女6例;在30~39岁阶段,29例,男14例,女15例;在40~49岁阶段,396例,男194例,女202例;在50~59岁阶段,565例,男240例,女325例。本研究中肥胖人数最多的为50~59岁阶段,其次为40~49岁阶段,最少的为18~29岁阶段。平和质多见于18~29岁;湿热质及湿热质为主、气郁质及气郁质为主、特禀质及特禀质为主多见于30~39岁;痰湿质及痰湿质为主、血瘀质及血瘀质为主多见于40~49岁;阳虚质及阳虚质为主、气虚质及气虚质为主、阴虚质及阴虚质为主多见于50~59岁。18~29岁年轻人囚身体健康,耐受寒热,不易疲劳,阴阳气血調和,精力充沛等,故平和质的体质较多。30~ 39岁中青年人囚平素工作紧张,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压力过大,精神高度紧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或长期生活不规律,不重视养生,经常应酬,暴饮暴食,喜欢饮酒,多食肥甘厚味,导致脏腑失调,痰湿内生,易从热化,湿热蕴结,故以湿热质及湿热质为主、气郁质及气郁质为主、特禀质及特禀质为主多见。40~49岁中年人工作生活稳定,来自工作生活上的压力较年轻人小,但容易忧思多虑,导致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或不注重养生,嗜食肥甘厚味,脾胃运化失职,痰湿内生,故以痰湿质及痰湿质为主、血瘀质及血瘀质为主多见。50~59岁中老年人肥胖日久,身体虚弱,脏腑渐衰,肺、脾胃、肾等脏腑功能低下,气血化生不足,兼有数年肥胖并发症,久病伤阴,出现阴阳亏损,故以阳虚质及阳虚质为主、气虚质及气虚质为主、阴虚质及阴虚质为主多见。

体质禀受于先天,受后天影响。体质的差异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转归预后上的差异及个体对治疗措施的不同反应性。中医体质的分类代表了中医“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的思想,它体现了“整体观念”的理论和“因人制宜”的治病特色。本研究通过探讨玉溪地区肥胖人群中医体质,为利用中医方法调整肥胖人群体质偏颇、改善人群生命质量提供参考依据,使该地区肥胖人群了解自身体质类型,掌握正确的调养方法和自我管理方式,改善体质.提高生活质量,增强其中医养生保健意识和治未病理念。在医家诊疗上,有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遣方用药通过考虑致病因素和体质状态,辨证与辨体质有效结合,有利于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同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朱燕波,王琦,折笠秀树.中医体质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评价[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16(7):651-65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