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合理用药保障小儿用药安全

时间:2024-11-16

乐成敏 施文浩

摘要据不完全统计,现阶段,因药物使用不合理而导致婴幼儿死亡的事件频发,且据统计,每年因此类原因死亡的婴幼儿人数接近300例,且比例仍然在不断提升。而经专家调查证明,所检出的药物中有183种能够危害到婴幼儿的健康,并且其中致死率所占比例高居不下。对此,必须要从根本上重视小儿用药的合理性,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关键词合理用药;保障;小儿用药安全

导致小儿不合理用药主要因素

临床上,主治医生只有对其所开药方中所有药物的治疗效果、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药剂用量等进行全面的了解,才能够为小儿用药提供一个安全、放心的环境。若根本未对激素类药物进行区分便直接使用于幼儿患者身上,可能会导致其出现生长缓慢、身体恢复速度降低,影响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会引发幼儿患者出现呼吸道疾病,免疫力也会相应下降,使其出现久治不愈的情况。并且,在计算药物用量时,只是简单根据幼儿身高、体重等个人体征计算,而没有综合实际情况,也会引起药剂量不符合治疗的情况。除此之外,医患关系也成为了威胁患儿的一大因素,部分医生为减少所承担的治疗风险问题,多会使用一些激素类、抗生素等药物,或者是通过增大药量来尽快加速幼儿患者恢复,但这对病情来说不是正确的处理方式。

幼儿家长对幼儿用药时,因其不具备专业水平,对治疗药物的疗效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了解不足,都可能造成幼儿用药不合理,影响其恢复效果。患儿存在药物依从性的因素主要是家长导致的。若家长总是选择不同的医院或者医师进行治疗,可能会导致不同医师因不了解幼儿患者出现药剂过大的情况,或者说是药物重复。并且有的家长因广告原因,可能会对幼儿使用抗生素、保健品,这些都会影响幼儿生长发育。

小儿常见的不合理用药现象

抗菌药使用不合理:一些医生为加快幼儿病情恢复,多会采用抗生素来提高治疗效果,并且多会采用注射、静脉滴注等方式,这样不仅会增大幼儿身体负担,也会使其产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增高。

同时不合理使用抗菌药还会导致机体耐药。据报告,有儿童为预防肠道感染,会采用日常多次用药方式进行预防,但当该病症需要治疗时,药物的耐药性会使得幼儿无药可治,最后因无药可治而死亡。

不合理的联合用药:有些药物联合应用相互拮抗,从而降低药效。

药物治疗原则

对幼儿患者用药时,除要考虑其年龄问题外,还要针对幼儿重要脏器未成熟的原因予以药物治疗,对此,医生在给药时,要提前对药物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禁忌等与幼儿家属沟通清楚,精确计算幼儿用药剂量与服用具体方法。

儿童药物动力学的特点:儿童对药物的吸收、分布和代谢与成人不同,年龄越小,其差异也越大。①在组织内的分布不同:年龄越小体液占体重的比例越大,药物分布在体液中的比例也就越高。②肝脏的肝酶系统发育不完善: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氧化冰解、N-去甲基和乙酰化作用低,有些药物的半衰期延长,毒性作用增加。③肾脏排泄功能不足,药物及其分解产物在体内滞留的时间延长。因此新生儿和小婴儿的药物剂量宜小、次数少。

药物治疗中的一些重要问题: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容易引起肠道菌群失衡,对婴幼儿更易发生肠道菌群失调而继发真菌感染。因此,明确病因,针对性选药是关键。确定感染部位,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预测最有可能的致病菌,根据其对各种抗菌药物敏感度与耐药的变迁,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经验治疗。病情严重的患儿,应对各种条件标本进行图片染色检查、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度试验,在需要时做联合药敏与血清杀菌实验。故经验治疗不佳者,可参考药敏试验结果,适当调整用药。然而,任何实验室检查方法都有其固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临床微生物检查更是如此,所以我们既不盲从,也不能完全拒绝,必须结合临床实际。

限制和禁止抗菌药物在缺乏用药指征的情况下应用,是防止和杜绝抗菌药滥用的重要措施之一:①病毒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气管性炎症只是短时间内因病毒感染导致的,则不需要用抗生素治疗。同样,婴幼儿秋冬季腹泻和春季流行性腹泻多由病毒感染所致,不能随意自行服用抗菌药物,应及时就医对症用药。②对于发热原因不明者,除病情严重并怀疑为细菌感染者外,一般不宜用抗菌药物,以免临床症状不典型和病原菌不易被检出,延误正确诊断和治疗。③轻微腹泻者:对痢疾和部分由大肠埃希菌感染引起的肠炎确诊后的细菌感染,应当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然而,因腹部受凉引起肠蠕动加快,对乳制品、鱼虾等食物过敏引起的变态反应,若没有细菌感染,不应选用抗菌药物治疗。④皮肤和黏膜:除专供皮肤和黏膜局部应用的抗菌药物外,尽量不在皮肤应用抗菌药物,防止局部用药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和过敏反应。

激素类:长期使用雄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影响儿童骨骼生长,影响水、电解质、蛋白质、脂肪代谢,也可以引起血压增高和库欣综合征,并可以降低机体免疫力。

因婴幼儿无法同成人一样进行正常的咳痰,若使用镇咳药可能会出现呼吸道阻塞、呼吸困难等情况。

禁止对幼儿使用止泻药,避免肠道内毒素无法排出而加重幼儿患者病情,儿童便秘多采用饮食调节和通便法,很少应用泻药。

乳母应慎用药物:因部分药物可经母乳作用于婴儿,如阿托品、吗啡、水杨酸盐、苯巴比妥等。

给药方法:口服为首选方法,片剂可研碎加小量水,将婴儿抱起用小匙沿口角慢慢灌入口中,意识不清、昏迷者采用鼻饲给药。病情危重、化脓性脑膜炎等情况下抗生素宜静脉滴注给药。新生儿鼻部和支气管黏膜嫩薄、血管丰富,可将安乃近和肾上腺素稀释后分别做滴鼻和气管内给药。儿童皮肤薄、面积相对大,外用药容易被吸收,不能涂得太多。禁止幼儿出现直接触摸药物的行为,避免因误操作而产生不必要的麻烦,为幼儿身心带来严重影响。另外,还要做好雾化吸入、泵吸、灌肠法、缓释栓剂等给药途径。

药物服用剂量:在给儿童用药时,必须要精确再精准,以实事求是的方法计算出剂量,还必须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按体重计算是最常用、最基本的计算方法,可算出幼儿每日所需服用的药物剂量,然后分次让幼儿进行服用。若為针对患儿临时病症所予以的药物,可根据病情给予短期内服用剂量,年龄稍大的儿童的药剂经计算超过成人服用标准时,按成人标准计算。若按照幼儿患者体表面积进行药物剂量计算,会更为精准,因其体表面积与其生理性能更加接近,可采用此类方法计算幼儿药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