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6
黎亮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微创治疗肝胆结石的有效性及其安全性。方法:收治肝胆结石患者14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方法治疗,对照组使用开腹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好。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且手术时间、术中排气时间较短,术后不良反应少。结论: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肝胆结石,能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不良反应更少,效果显著,安全性更高。
关键词腹腔镜微创手术;肝胆结石;安全性
肝胆结石主要的病因有运动量过少、不吃早餐、体质肥胖等,按结石分布的部位可分为胆囊结石与肝胆管结石。肝胆结石是一种结石症,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胆道以及胆管内出现了结石,且此病很容易造成感染,引发胆囊炎和胆管炎,造成胆囊的慢性炎症或者急性炎症,若结石对胆囊黏膜进行长期刺激,很有可能会引发胆囊癌。因此,对于肝胆结石的治疗刻不容缓。近几年,临床上使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肝胆结石,效果显著。本文对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肝胆结石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探究,希望为患者找到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现将研究过程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6月-2016年7月收治肝胆结石患者140例,按照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所有患者均经过医院确诊,年龄23~65岁,平均37.45岁。患者的结石发生部位不同,其中,胆囊结石60例,肝总管结石42例,胆总管结石38例。根据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所有患者在经过医院确诊后,都需要进行常规的医学检查,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在手术之前需对患者输入一定量的抗生素防止感染,再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使用影像学检查找出结石的位置并且确认结石大小,医护人员需嘱咐患者术前禁饮禁食,注意患者排尿情况。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腹手术:注意患者体位,采取平卧位,使用硬膜外麻醉方法,在腹直肌处做长10~15cm的手术切口,使用高频电刀切开腹部,从而分离出肌肉、胆总管以及胆囊,更好地对患者腹腔进行探查,根据术前已确认的结石位置,准确取出结石。根据胆囊中结石的情况,如果结石过多,需进行胆囊切除,再清理腹腔,进行止血处理后,再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准备引流管进行引流,最后缝合伤口。对患者手术后的情况进行观察记录。观察组实施腹腔镜微创手术:采用仰卧位,使用硬膜外麻醉方法对患者进行麻醉,在患者的病变部位插入气腹针建立人工气腹,通常在脐部下方,控制好气腹压力后再插入腹腔镜,探查胆囊三角进行解剖,为了更好地观察结石位置以及解剖部位,可做协助操作孔。最后对结合电凝钩和胆总管的手术区域进行加压冲洗,取出结石后使用生理盐水对患者切口冲洗,清理腹腔后再对患者进行伤口缝合。准备引流管进行引流,移入病房后,对患者手术后的情况进行观察、记录。
观察指标: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效果通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几个指标进行表示。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引发情况。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的平均值都较短,治疗效果显著。术后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有疼痛、切口感染、残留结石等,观察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引发率更低,见表1和表2。
两组并发症引发情况:根据调查结果,两组在进行手术治疗后均引发了术后并发症,肝胆结石患者主要的术后并发症有腹腔感染、呼吸系统感染以及脏腑粘连等。对照组并发症引发率3.1%,观察组并发症引发率18.6%,差異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论
传统的治疗肝胆结石的手术方法为开腹手术,开腹手术对患者来说,创口大且容易引发并发症,特别是年龄大的患者,在进行开腹手术时,由于恢复能力较差,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对患者采用腹腔镜微创的手术方法能有效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有效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且伤口小,引发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也较少,治疗效果显著,但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例如,对于患有凝血功能障碍以及胆囊癌等患者不能使用腹腔镜微创手术。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