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6
杨炳权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方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病症的效果。方法:收治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黄芪建中汤治疗,试验组采用雷火灸配合黄芪建中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雷火灸配合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病症的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脾胃虚寒型胃痛;雷火灸;黄芪建中汤
胃痛主要是由气血不通畅、胃部积有气体等因素造成的,俗称“胃脘痛”。胃痛从中医的角度来说主要是十二指肠炎、胃痉挛、胃下垂、慢性胃炎等造成的现象,此类疾病具有的特点是发病率极高且不易治愈,会造成反复发作的现象,而作为最典型的胃痛病证一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的主要表现为持续性胃痛,并且在空腹时疼痛比进食时严重,若劳累过度,不注意休息,则病证加剧,因此必须要采取一套有效的治愈措施,及时对患有脾胃虚寒型胃痛的患者进行治疗,从而不断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保证患者身体健康。本文采取雷火灸配合黄芪建中汤治疗方法对患有脾胃虚寒型胃痛的患者进行治疗,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80例,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为40例。试验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32~73岁,平均(49.47±2.19)岁;病程1~8个月,平均(4.39±1.42)個月。对照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34~72岁,平均(50.91±1.94)岁;病程1—7个月,平均(4.19±1.26)个月。两组各项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病例选择标准:对于80例患者均符合脾胃虚寒型胃痛的临床诊断,不存在误诊等情况。对于在治疗过程中退出的患者、对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病证所用药物过敏的患者以及患有重大脏器疾病患者进行排除,防止最终的结果受外界因素影响。
方法:①对照组采取黄芪建中汤进行治疗。方药组成:大枣10 g,桂枝10 g,黄芪15 g,饴糖10 g,炙甘草10 g。若患者伴有严重的腹胀现象时,则加入陈皮、砂仁、厚朴等药物;若患者伴有胃脘冷痛的症状,可加入人参、干姜、陈皮等药物。将所配的药物加水,小火熬制成300 mL,分为早晚2次服用,将30 d视为1个疗程。②观察组采取雷火灸与黄芪建中汤配合的治疗方法,雷火灸具体的操作如下:首先将雷火药条点燃放入已准备好的灸具内,其次将盖子盖上,并将其放在胃脘部进行施灸,在此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是,火头应与施灸部位相隔3~5 em,1次/d,每次的持续时间30 min,持续30 d。并配合对照组的黄芪建中汤进行治疗。
观察指标:统计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治疗疗程结束后患者的复发率。
疗效判定标准:①痊愈:脾胃虚寒型胃痛在经过一定的治疗后病证完全消失,且可以进行日常的工作与生活,身体健康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提升;②好转:患者经过治疗后,脾胃虚寒型胃痛的症状有所缓解,可以进行基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但仍需要进行适当的休息;③无效:脾胃虚寒型胃痛的患者在经过一定程度的治疗后,病证未有相应的缓解或者有日益严重的趋势,阻碍了日常的工作与生活,需要继续进行治疗以及卧床休息。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7.5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试验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5.00%,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复发率对比:试验组复发1例(2.50%),对照组复发9例(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如今,胃痛疾病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而脾胃虚寒型胃痛主要是因为饮食不规律或者进食过于辛辣冷等刺激性事物,从而出现脾胃受伤导致胃痛。
雷火灸配合黄芪建中汤对患者进行治疗,雷火灸通过对患者相应的穴位进行刺激,从源头对患者进行治疗,改善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雷火灸配合黄芪建中汤对患者进行治疗比单纯利用黄芪建中汤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更佳,不仅可以降低患者的复发率,还可以缓解患者的不良反应,因此,这种治疗方法值得大力推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