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6
何亚男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肝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治肝血管瘤患者350例,使用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观察、记录患者肝脏的形态、内部回声等,进行分型诊断。结果:经超声诊断为高回声型270例,低回声型52例,混合回声型27例,无回声型1例。结论:二维超声加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检查诊断肝血管瘤安全、简单,准确性较高,费用低,无创伤,可作为肝血管瘤的初筛手段。
关键词肝血管瘤;超声;诊断
影像学检查在肝血管瘤的检查中非常重要,超声是肝血管瘤诊断中最常用的无创伤性检查方法,作为肝血管瘤的初筛手段,在基层医院广泛使用,对初筛不能确诊的血管瘤患得可以建议去上一级医院,可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亦可做超声造影或CT检查。回顾我院2014年2月-2016年10月门诊检查的患者资料,经整理现将这几年肝血管瘤的超声诊断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4年2月-2016年10月收治肝血管瘤患者350例,经病理、手术及CT确诊。其中男138例,女212例;年龄20~86岁,平均40岁。多数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在超声检查肝脏时被偶然发现,亦有少数病例肝区或右上腹疼痛,体积较大压迫胃肠道发生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饭后饱胀、恶心、呕吐等症状。极少数肝包膜下血管瘤可破裂出血而呈急腹症症状。
方法:仪器设备:使用本院超声诊断仪,GE LOGIQ s8,PHILIPS飞凡,探头频率3.5 MHz,为了保证图像的清晰显示,检查前1 d嘱患者晚上少吃或不吃过多油腻食物,晨起空腹(10~12 h),当天如果同时检查胃肠钡餐透视,应先行超声检查,患者如若腹内积气积便较多,宜于前夜服用泻药以促使排出粪便和消化道内的积气,并开始禁吸烟,患者常规仰卧于右侧检查床,双臂上举,使肝区体表投影位置充分暴露于视野中,探头置于右侧肋缘下,上下晃动倾斜,仔细检查,显示胆囊、肾脏及第一、第二肝门等结构。探头再置于剑突下纵切,左右两边依次扫查,必要时嘱患者深吸气后屏气,避开肋骨及肺气干扰,观察记录肝脏的形态、内部回声等,是否有脂肪肝,是否有肝硬化等。再详细记录病灶部位、大小、数目、内部回声及边界回声,彩色多普勒观察病灶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扫查步骤的总的原则是有次序的全面观察,尽量不漏掉病变。
注意事项:①应特别注意在邻近肝脏表面及底面的包膜下区。②应注意肝脏下角及侧角区,亦为肝血管瘤的易发区。③多寻找肝静脉及分枝周围区,这些亦为好发部位。④右叶较左叶多发,更应多加寻找。
诊断标准:正常肝组织内出现圆形、类圆形高回声、低回声及混合回声区域,有高回声带状结构环绕,边界清晰,瘤体内部呈筛网状或均匀回声,彩色多普勒内部无或少许彩色血流信号。
结果
肝血管瘤的超聲诊断结果,见表1。
讨论
肝血管瘤病理上可分为海绵状血管瘤、硬化性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及毛细血管瘤,其中最多见的为海绵状血管瘤,外有纤维性包膜。有些血管瘤的内部具有动静脉的分支,肝血管瘤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先天发育、肝出血、肝脏感染、局部坏死和局限性静脉淤滞等有关,其实验室检查无明显特异性。
图像分析:①肿瘤的形态:较小的血管瘤一般呈圆形,较大的血管瘤一般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肿瘤较小一般位于肝实质的深部,多不引起肝脏外形的变化,对肝的胆道系统也无明显的挤压和推移作用。肝包膜下的血管瘤,易引起局部肝包膜向外突出。直径较大的向外生长的血管瘤常使肝外形失常,引起肝内管道的受压和移位。②血管瘤的回声类型:高回声型,多见于小血管瘤,肿瘤呈高回声,内呈筛网状,一般边界清楚,无明显的后方增强效应。低回声型,见于较大的血管瘤,肿瘤实质以低回声为主,其内见≤血管断面回声,瘤体后方回声可轻度增强。混合回声型,多见于较大的血管瘤,肿瘤内部可见低回声,高回声及小的不规则液性暗区,可呈粗网状、蜂窝状。无回声型,极少见,瘤体一般较小,实质内部回声稀少,形似囊肿。③肿瘤的边界:较小的肝血管瘤,边界清晰,如浮雕状,诊断的特异性较高,较大的血管瘤周边可呈带状高回声,呈花瓣状。④加压形变:生长在肋缘下方肝脏内较大的血管瘤,在固定超声探头加压时,可见肿瘤的浅部向深部渐渐压扁,像海绵受压一样,放松探头恢复原状。但是生长在深部的,膈顶部的,肝脏中上部的血管瘤无法作此实验。⑤彩色血流:仅少数血管瘤周边或内部见少许血流,大多数血流速度较低,大多数无血流信号。
鉴别诊断:①小肝癌:大多数内部为弱回声,其包膜细薄,周边常伴声晕,而弱回声血管瘤则厚壁,并可见边缘裂开征,血管穿通征。②原发性肝癌和大型血管瘤:两者均可见回声紊乱,分布不均,但肝血管瘤可具有质地柔软,加压后变形,球体感不明显,很少发生肝内血管绕行征和血管压近征,而肝癌常伴声晕、子结节、门静脉或肝静脉血栓、癌栓,一般由多个结节融合而成,无加压后形变,边界不清,具有后方回声衰减,内部及周边均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③转移性肝癌:高回声转移性肝癌,后方伴声衰减,周围常伴声晕,呈牛眼症,而肝血管瘤,后方无衰减,亦无晕环。低回声转移性肝癌与肝血管瘤的主要鉴别,后者多见线状强回声包绕,内部呈筛网状回声。④肝包虫病:伴有囊沙样包虫病有时与肝血管瘤相似,但包虫病内部回声低而细小、均匀,无血管管道进入。⑤肝血管肉瘤:为肝血管瘤的恶变,发病率极低,声像图难以与肝血管瘤鉴别,应根据临床表现,肿瘤迅速生长并伴有恶病质。⑥肝囊肿:肝囊肿易与等回声低回声肝血管瘤混淆,但囊肿的边界更加清晰,囊内无回声更加明显,透声较好,后壁及后方回声增强,内部无血流信号,少数囊壁见短线状血流信号,而肝血管瘤无上述特征。⑦肝脓肿:肝脓肿易与回声不均的肝血管瘤混淆,肝脓肿具有较厚的壁,而且不规则整,由于其脓肿内见脓液,内部可呈高低不等的杂乱回声,并且可出现液性暗区,而且短期复查肝脓肿变化大,临床表现突出,以恶寒、高热、右上腹痛、肝大和肝区压痛为主要症状和体征,而肝血管瘤一般无明显症状。⑧肝局灶性结节再生:多位于右叶,呈类球形,肿瘤的边界清晰,包膜回声不明显,肿瘤实质多低或等回声,回声不均匀,部分中心可见条状或星状瘢痕回声,中心若出现强回声伴声影,是较为特异的征象,而肝血管瘤内呈网络状,边缘可见线状强回声环绕。
目前我院采用二维超声加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检查诊断肝血管瘤,诊断的准确性较高,且具有较为安全,简单易行,无痛苦,无创伤,价格低廉,患者容易接受,而且能够动态观察患者的病灶区域,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超声作为肝血管瘤的初筛手段,并可在超声引导下活检、注药和治疗。当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仍有它的局限性,误诊和漏诊也时有发生,当发现没有典型的超声图像特征时,可通过cT、MRI等影像学加以鉴别。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