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肝胆外科住院患者猝死的防治临床研究

时间:2024-11-16

张光全 刘德顺 黄雄 李静 李海洋 廖忠 吴先麟 蒲成容 谢亮 张世巧

摘要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住院患者猝死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对8例住院患者猝死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在近2年采取了猝死预警措施。结果:心肌梗死、低血压体位改变、呕吐窒息、输液过快致心衰、夹层动脉瘤破裂与猝死有关,细心观察患者脉博、面色、精神状态并进行预警,已2年无猝死病例。结论:充分认识科室住院患者猝死原因和诱因,值班医生在岗过程中及时预警,是降低肝胆外科住院患者猝死率的关键。

关键词 肝胆外科;住院患者;猝死原因;防治

猝死是世界性的病症,尤其在西方发达国家,猝死在人群中往往占主导地位,在美国每年猝死者可多达40万~50万人,而且大多数发生于中老年人。在我国根据近几年有关文献报道,猝死发生率占各种死亡的l.O%~3.6%,在中老年人猝死可高达56.6%~80.O%,猝死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再常见不过了。然而,医院的住院患者也不例外,偶尔也要发生猝死,一旦发生,医疗纠纷踏至而来。2005年12月-2017年12月选取住院猝死患者8例,现将猝死原因分析及采取的预防措施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例l,男,34岁,以急性胰腺炎住院46 h,因心肌梗死猝死。例2,男,31岁,以急性胃肠炎住院45 h,因夹层动脉瘤破裂猝死。例3,男,69岁,以急性胆囊炎住院th,因心肌梗死猝死。例4,女,79岁,胆囊切除、胆总管T管引流术后l周,因突然下床致体位性低血压猝死。例5,男,68岁,上消化道出血,因呕吐窒息猝死。例6,女,78岁,因胰腺癌晚期住院36 d,因液体输入过快致急性肺水肿及心衰猝死。例7,男,76岁,以腹痛待诊住院42 h,因夾层动脉瘤破裂猝死。例8,女,76岁,因晚期肝癌住院16 d,因呕吐窒息猝死。急诊入院,门诊仅4例做了CT检查,夹层动脉瘤有> 10年的高血压病史2例,心肌梗死过去无明显心脏病史2例,住院患者除原发病外无特殊病史4例。8例患者发病时间及基础疾病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及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对住院患者采用3个层面12条具体细节指标,进行猝死预警。①脉搏:不清,细碎,节乱,无力。②面色:铁青,紫绀,冷汗,尸脸。③精神状态:萎靡,无语,嗜睡,烦躁。

每个层面只要有1个指标出现,即启动预警机制,进行危机处置:①与患者委托授权人及时沟通;②下书面病危通知书;③必要且适宜的检查;④相关多学科会诊。

观察指标:①病区启动预警机制的病例数;②病区猝死发生率;③统计近2年病区猝死发生率与过去10年间的病例,进行对照分析。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I土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对照病例组间差异采用U或X2检验进行比较。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近2年病区启动预警机制的患者28例,其中心肌梗死7例,均转入心内科。夹层动脉瘤破裂3例,介入科处理。体位性低血压9例、输液过快致急性肺水肿5例、呕吐窒息4例均在病房及时处理。晚期胃癌呕吐窒息发生猝死仅l例,其余27例经预警机制处理无一例发生猝死,与过去10年间8例猝死病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讨论

本组历史病例猝死8例,其中以急腹症入院4例:心肌梗死2例,夹层动脉瘤破裂2例。原有住院患者4例:呕吐窒息2例,体位性低血压l例,急性肺水肿1例。都是肝胆外科病区危急重症至猝死的常见原因,为什么已经是住院的患者,而且还在医务人员的眼皮底下发生猝死呢?

心脏性猝死:年轻人和老年人均有猝死发生,老年人风险较高,因老年人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若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更易造成急性心肌缺血、缺氧,以致心跳不稳定,出现室颤、心室停搏。年轻人主要是潜在的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平素症状轻微未引起重视,一发病就存在猝死危险。不过并非所有心脏性猝死在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突发心跳停止,一定是有先兆的,医生稍不小心就会忽视,患者失去生存机会。

夹层动脉瘤:夹层动脉瘤的形成有两个原因:①主动脉中层发生退行性病变,先是主动脉内膜撕裂,高压的血液进入中层形成夹层血肿。②主动脉中层自身血管破裂产生血肿,压力过高而导致主动脉内膜撕裂,使主动脉血液进入中层,形成血肿。夹层动脉瘤是一较为少见的致命性疾病,它的发生原因主要是高血压,尤其是老年人或有长期高血压史的患者。临床表现取决于夹层动脉瘤破裂形成夹层延伸的范围,如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部分患者就会出现腹痛、呕吐、呕血、便血等症状,往往以腹痛待诊收入院。所以,有高血压病史的腹痛待诊患者,临床考虑夹层是必需的,常规胸腹CT就能排除隐患。

呕吐窒息:是防不胜防的严重意外,一旦发生后果都不好。健康人因为正常的呕吐反射生理机制没有问题,一般不会发生呕吐窒息,而住院患者也只有病情重、全身情况差时才有机会出现呕吐、窒息。针对这类患者,医护人员要提醒家属及照护人员,在第一时间让呕吐者侧身躺着,轻拍其背部,尽量松解衣物,防止呕吐物流入气管,才能有效避免窒息,否则等医务人员到场时已窒息了。

体位性低血压:应归为护理工作的不良事件,只要按床上半坐位、床边坐位、下床板凳坐位、站立位、迈步走5个步骤进行,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可能性很小。

液体输入过快致急性肺水肿、心衰。也是护理问题,尤其是当今都用一次性输液器,控制速度开关有时会自动松动,使一些严格限制液体量和速度的高危患者面临潜在危险,这就要求护士严格执行巡回制度,还要告知家属及照护人员共同参与以防范危险。

回顾上述8例猝死患者,并非猝死前一点反应都没有,而是都有不同的症状和体征,只不过容易被医护人员忽视罢了。如本组例1年轻人的心肌梗死猝死,心跳呼吸停止前40 min正在输脂肪乳剂,患者述心慌不适,护士叫了值班医生前去看望,认为是输脂肪乳剂引起的心慌,还亲自将液体调慢了速度并观察。40 min后心跳呼吸骤停猝死,造成严重的医疗纠纷后果。案例表明医护人员对猝死前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缺乏基本的认知能力。防范住院患者发生猝死,主要是强调医护人员在与患者接触的任何时间都务必提高警惕,具体内容就是以3个层面12条指标去判定患者有无发生猝死的可能性,若有,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就能避免严重问题。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