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慢性下腰痛患者腰骶角与休质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时间:2024-11-16

段生艳 王斌 何彦国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下腰痛患者腰骶角与体质指数(BMI)的相关性。方法:收治慢性下腰痛患者167例,比较不同性别患者的BMI与腰骶角。根据BMI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3组,比较各组腰骶角与体质指数。结果:女性BMI高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女性腰骶角大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MI组间腰骶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慢性下腰痛;腰骶角;体质指数;相关性

本研究通过对临床慢性下腰痛患者的腰骶角及体质指数(BMI)的测量,探寻两者与慢性下腰痛发生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慢性下腰痛患者167例,其中男性73例,女性94例;年龄20~78岁,平均年龄(52.16±6.87)岁。纳入标准:①腰背部疼痛,1年内单次病程≥3个月,或累计病程≥6个月;②无腰背部及脊柱手术史;③无其他系统严重病变;④对本研究知情同意;⑤临床资料齐全。

排除标准:①重体力劳动者;②妊娠妇女;③肿瘤、腰椎结核、脊膜膨出、强直性脊柱炎、风湿关节病等。

方法:所有患者均拍摄站立位腰椎正侧位X片及MRI片,测量腰骶角f骶1椎体上缘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通过对患者体重、身高的测量,计算BMI,BMI=体重(kg)/身高(m)2。根据BMI水平将患者分为正常组(BMI 18.5~ 23.9)、偏胖组(BMI 24.O~27.9kg/m2)、肥胖组(BMI≥28)。

观察指标:统计不同性别慢性下腰痛患者的BMI与腰骶角数据;统计3组慢性下腰痛患者不同性别的腰骶角数据。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0.0版本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不同性别慢性下腰痛患者BM1与腰骶角相关性:女性BMI高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656,P<0.001)。女性腰骶角大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57,P=0.032)。见表l。

3组慢性下腰痛患者性别与腰骶角相关性:不同BMI组间腰骶角比较,差异均有统汁学意义(男:F=7.705,P=O.001;女:F=9.582,P<0.001)。3组慢性下腰痛患者中女性腰骶角均大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16、-2.489、-2.108,P<0.05)。见表2。

讨论

慢性下腰痛是临床上一种较常见的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相关流行病学统计研究表明,70%~ 85%的人会出现腰痛症状,不仅给患者及家人带来困扰,也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慢性下腰痛发生的原因至今尚未明确。部分研究结果显示,下腰痛发生原因主要与脊柱、软组织、内脏、神经、精神病变等因素有关[2]。

正常腰段脊椎具有一个生理前凸,该前凸的存在,对维持、保护脊柱的平衡和稳定起到重要作用。腰段脊椎前凸使骶骨在正常时有一定的倾斜度,称为腰骶角。腰骶角大小的变化可导致腰段脊椎失于平衡,诱使下腰痛发生[3]。随着我国居民经济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发生改变,肥胖及超重人群有所增加。而南此导致腰椎活动范围减小,腰、腹部肌力减弱,腰部负荷增大,腰段脊柱平衡及稳定受影响,逐渐发生腰背部疼痛。

腰椎的稳定主要依靠腰段脊柱本身的骨性结构以及周围肌肉系统维持,骨性系统为被动稳定系统,而周围肌肉系统则为主动稳定系统[4]。一旦主动及被动稳定系统被打破,长期可出现腰背疼痛。本研究结果显示,女性患者BMI高于男性,且女性腰骶角测量值也高于男性;经过BMI分组研究结果显示,随着BMI值增加,腰骶角也随之有所增大。由于腰骶角越大,则腰椎沿斜面向下滑动的力也越大,造成腰段脊柱的不稳定,长期将导致腰段脊柱周围的肌肉、韧带、关节承受的负荷也增大。因此,慢性下腰痛女性患者,特别是肥胖及超重患者是临床上慢性下腰痛的高发人群。腰骶角大小的改变,腰部的剪切应力也将发生改变,长期发展则腰部小关节软骨发生退变、小关节增生、韧带肥厚,导致下腰痛长期存在。

综上所述,慢性下腰痛女性患者的BMI和腰骶角均高于男性,同时随着BMI值增加,慢性下腰痛患者腰骶角也隨之增大;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当对肥胖及超重人群进行健康宣教,使慢性下腰痛患者加强饮食控制,降低体重。

参考文献

[1]牟鑫,张围辉,张宏,等慢性腰痛患者步态规律的研究[J].当代医学,2018,1(24):29-32.

[2]李亨,郑军.慢性下腰痛临床病因学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6,10(12):49-51

[3]鲍铁周,莫奇洛斯.从腰骶角差异看下腰痛发病机制[J].中医正骨,2005,8(17):25-26.

[4]Gareia A N,Saragiotto B T.Multidisciplinaryhiopsychosocial rehahilitation for chroniclow hack pain (PEDro synthesis) [J].British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2016,50(4):25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