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6
李美玲
摘 要 目的:探讨地佐辛对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麻醉患者恢复期躁动的影响。方法:收治外科住院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麻醉,手术结束前,观察组静脉注射地佐辛,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结果:观察组术后躁动评分、术后镇静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拔管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两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和T3,两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麻醉患者,术后静脉注射地佐辛可明显改善恢复期躁动情况,保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关键词 地佐辛;瑞芬太尼;七氟醚;麻醉
资料与方法
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外科住院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8例,男38例,女30例;年龄24~ 66歲,平均(40.3±3.5)岁。观察组68例,男42例.女26例;年龄23~67岁,平均(41.1±3.8)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
纳入标准:均为常规外科手术患者,均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的方法麻醉,所有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并同意。
排除标准:对相关研究药物过敏的患者,严重烟酒依赖的患者,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
方法:所有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检测和记录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路,按标准流程实施麻醉。使用0.15 mg/kg维库溴铵,5.0μg/kg芬太尼,0.30 mg/kg依托咪酯静脉注射,诱导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手术当中持续吸入七氟醚保持麻醉状态,使患者最低肺泡有效浓度达到0.6%.1.0%[2]。使用瑞芬太尼静脉注射,用量0.05~0.20μg/(kg·min)。手术当中,根据麻醉需求、手术情况、患者反应等,间断性使用0.50 mg/kg维库溴铵静脉注射,肌松药物在手术结束前30 min停用。手术当中严密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心电图、收缩压、舒张压等生命体征指标,进而对七氟醚呼气末浓度加以维持。手术结束前20 min,观察组患者静脉注射5.0 mg地佐辛,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1.0 mg生理盐水。手术结束前5 min,所有患者均停止使用瑞芬太尼和七氟醚,保持2 L/min的氧流量。患者清醒后,确保患者达到>95.0%的呼吸空气脉搏氧饱和度,8.0 mg/kg潮气量,12次/mm自主呼吸频率,并保持>5 min[3]。保证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45.0 mmHg,如患者吞咽引起呛咳反射,立即拔除气管插管。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指标包括术后躁动评分、术后镇静评分、术后拔管时间。评分标准为烦躁评分的总得分为0~3分,得分越高,患者的烦躁程度越严重。镇静评分1~6分,1分是明显烦躁,2分是相对安静,3分是睡意,4分是睡醒,5分是睡眠唤醒延迟,6分是深度睡眠。术后不同时刻,手术结束即刻为T.时刻,拔管即刻为T2时刻,拔管5 min后为T3时刻。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术后躁动评分、术后镇静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拔管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在T1,两组间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和T3,两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在当前的外科手术当中,最常用的全麻方法,就是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麻醉。瑞芬太尼和七氟醚是常用的麻醉药物,其中瑞芬太尼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和快速麻醉的优势,但其作用时间有限,患者术后容易出现痛觉过敏。它可能加重患者术后的烦躁不安。七氟醚的优势在于具有较强的可控性、麻醉较为平稳、起效迅速,在临床上作为全麻吸入药物应用广泛。不过,患者在术后恢复期有较高的概率发生躁动,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4]。术后躁动对患者的不良影响,包括破裂出血的手术部位、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因身体运动困难而导致的烦躁不安,可能导致留置管的释放或意外性伤害等。
在临床上,一种十分常用的手术麻醉方式,就是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临床麻醉效果较为理想,同时复合麻醉过程相对稳定安全、麻醉镇痛效果也较为理想,患者在术后也能更为彻底地苏醒。不过,在实际应用当中,这种麻醉方式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最为明显的就是患者在术后恢复期,可能发生躁动的情况,同时心率、血压变化较大,容易发生一些心血管不良反应,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近年来,在康复期的七氟醚麻醉中,对瑞芬太尼的研究较多。许多专家认为,麻醉引起的疼痛缓解是恢复期间烦躁不安的重要原因。瑞芬太尼引起痛觉脱敏,可能与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通路相关,而七氟醚引起术后躁动的具体机制尚未明确。在手术后的短时间内,全身麻醉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患者可以恢复意识,但对唤醒激活系统中较高中枢的完全恢复,缺乏完整性。因此,疼痛和其他不良刺激很容易导致躁动。
研究表明,通过静脉注射曲马朵或阿片类镇痛药,如芬太尼、舒芬太尼、芬太尼等,可有益于康复。不过此类药物会引起较多不良反应,实际应用效果不佳。本发明属于一种新型混合型阿片类镇痛药,属于阿片类受体混合激动剂一拮抗剂,可对K受体的激活产生镇痛作用,拮抗受体,并发挥其作用,不过不会形成典型μ受体依赖,因而呼吸抑制、恶心、呕吐、胃肠道不良反应等均比较少见[5]。此外,药物依赖性低,不易发生滥用倾向,具有理想的耐受性和安全性。此外,地佐辛对δ受体没有活性,患者不易出现焦虑、不安、烦躁等情绪。而且药物的镇静作用较为理想,临床应用中不会引起较多不良反应,对于瑞芬太尼引起的术后痛觉过敏,也有着较好的改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加强,沈隽.地佐辛对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麻醉患者恢复期躁动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10):72-73.
[2]郭训,李恒,梁秀生,等.地佐辛对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麻醉患者恢复期躁动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4,8(9):1411-1414.
[3]何志恩,张理宾,郑映纯.地佐辛预防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麻醉后恢复期躁动的临床效果观察[J]哈尔滨医药,2015.3(3):184-186.
[4]章艳君,刘金柱,吴雪青,等.地佐辛对患儿七氟醚复合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2,32(12):1425-142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