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内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治疗糖尿病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对比

时间:2024-11-17

冯皓轩 张东方 郑稼

摘要 目的:探讨内固定和人工关节置换在治疗糖尿病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療效。方法:收治糖尿病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9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内固定手术治疗,试验组给予人工关节置换治疗,比较两组Hams评分优良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Harris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促进骨折愈合的效果更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更适用于治疗糖尿病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关键词 糖尿病;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关节置换;内固定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临床上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具有发病率高、预后差和病死率极高的特点,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了沉重的身体和经济负担[1]。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年龄、糖尿病史及基础心脑血管病、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等危险因素均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嘲。其中,糖尿病患者常伴发钙磷代谢紊乱综合征,导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风险增高[3,4]。目前,手术治疗是糖尿病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但治疗效果欠佳。本研究比较了内固定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Harris评分优良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糖尿病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9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试验组44例实施人工关节置换术,对照组45例实施内固定术。试验组男21例,女23例,平均年龄(71.15土7.84)岁;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平均年龄(72.79土8.6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新发单侧股骨粗隆骨折患者;②2型糖尿病患者;③无其他严重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④了解病情并在研究同意书上签字。

排除标准:①合并股骨粗隆骨折外的其他骨折;②基础心脑血管疾病患者;③精神疾病患者;④严重视觉和听力障碍者;⑤中途不能配合者。

方法:①对照组实施内固定手术,具体步骤如下。②患者行全身麻醉,在透视下观察骨折情况,手法复位并予以持续牵引。在股骨大转子上方开口,逐层分离皮下组织和肌肉至完全暴露大转子。在股骨干中置入导针,扩大髓腔连接髓内钉,插入手柄,安装瞄准器和钻头套筒。插入螺旋导片并打入股骨头,微调体位至复位满意时锁紧螺旋刀片安装螺钉。清理术野渗血,放置引流管,缝合伤口,行常规专科护理。③试验组实施人工关节置换术,具体步骤如下:患者行全身麻醉,调整体位至合适位置并采用支架固定骨盆。在股骨大转子处开口,逐层分离皮下组织和肌肉至充分暴露术野,调整下肢至屈曲外旋内收体位。在骨折线附近截断股骨,清理髋臼,切除髋臼附近的软组织和关节囊,挫磨髋臼至满意,安装大小合适的臼杯假体和聚乙烯内衬。打开股骨髓腔,重建股骨大小粗隆。扩大髓腔,安装大小合适的人造股骨柄和人造股骨头。固定假体,复位髋关节,放置引流管,缝合伤口,行常规专科护理。试验组和对照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前和术后均给予常规降血糖治疗措施。

观察指标:术后随访1年,观察、比较两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接受内固定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Harris评分优良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本研究中纳入的不良反应包括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切口感染和愈合不良、下肢深静脉血栓等。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21.0软件针对上述统计材料进行分析。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试验组Harris评分优良率95.5%,对照组Harris评分优良率84.5%,试验组Harris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8%。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l。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最常见且危害最大的股骨骨折,患者常需要内固定或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体内常出现钙、磷代谢紊乱,增加了股骨骨折的风险,且高血糖状态会减慢伤口愈合,影响预后,增加了不良反应发生率[5]。在临床工作中,糖尿病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欠佳。

本研究收治糖尿病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9例,探究人工关节置换术和内固定手术分别治疗糖尿病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均给予常规降糖治疗,结果表明,试验组Harris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P<0.05)。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一种近年来得到较大发展的手术方式,它采用金属基或陶瓷基的人造假体材料模拟自然人体骨组织的形态结构,移植入人体后发挥替代病变关节和恢复关节运动功能的作用[6]。人工关节置换术难度较大,治疗费用较高,对医院的硬件设备和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均有较高的要求。这些因素较大程度地限制了人工关节置换的推广。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恢复较快,功能重建效果好,不良反应少,适用于身体素质较好、血糖控制较稳定的患者。

综上所述,人工关节置换相比内固定能够更好地提高糖尿病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预后,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明显。目前,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开展仍受到多方面的限制。在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参考文献

[1]余磊.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术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3):119-120.

[2]张弛.全髋关节置换术相关安全性的临床研究[D].郑州大学,2016.

[3]蔡晓唏,杨丰建,梁承伟.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糖尿病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疗效对比分析[J].创伤外科杂志,2017,19(12):915-919.

[4]杨明新,谭美云.围手术期强化血糖控制对关节置换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影响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2):9-11.

[5]张伟,刘继军,武永刚,等.围手术期高血糖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影响的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6,20(10):1754-1756.

[6]王琳,陈丹莹,张治宇,等.纳米材料在关节置换内植物应用中的研究与特点[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7,21(22):3567-357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