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7
孙马玲 温超轮 郭纪涛 何玉珍
摘要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方法:收治股骨干骨折患者237例,分析围手术期发生下肢DVT的危险因素。结果:237例患者中,围手术期发生下肢DVT 54例,发生率22.7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男性、高处坠落伤、多发骨折、合并血管损伤、APTT水平降低、D-D二聚体水平升高是下肢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龄、高处坠落伤、APTT水平降低、D-D二聚体升高是股骨干骨折患者发生围手术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股骨干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下肢DVT发生率较高,高龄、高处坠落伤、APTT水平降低、D-D二聚体升高是围手术期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中对高危因素患者应采取严格预防措施,警惕下肢DVT发生。
关键词股骨干骨折;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
股骨是人体中最长的管状骨,股骨干被三组肌肉所包围,由于大腿肌肉发达,股骨不易发生骨折,股骨干骨折的发生主要由强大的暴力引起,如交通事故撞击、突发自然灾害等[1],此外跌落伤、过度扭转等所引起的股骨干骨折所占比例也不容忽视[2]。近年来随着我国的发展,汽车和高楼的数量不断增加,由车祸和高处跌落引起的股骨干骨折数量也逐渐增多[3]。有报道显示[4],我国每年有>10万人发生股骨干骨折,且发生率逐年上升。2013年7月-2017年7月收治股骨干骨折患者237例,对股骨干骨折患者发生围手术期DVT的危险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希望能为临床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资料与方法
2013年7月-2017年7月收治股骨干骨折患者237例,男164例,女73例;年龄24—76岁,平均(42.3土10.8)岁。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股骨干骨折诊疗指南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同意,本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纳入标准(符合以下3项条件):①患者符合股骨干骨折的诊断标准,并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②患者接受了静脉彩超或静脉造影检查;③患者的病例资料完整,且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符合以下任意l项):①手术前发生了DVT;②入院时间<72 h,包括转院及病死的患者。
研究方法:患者入院后,采集并记录患者的基本资料、既往史、骨折相关情况及实验室检查情况等信息。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资料归纳整理,先进行单因素统计分析,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再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发生围手术期下肢DVT的危险因素。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吸烟、酗酒、肥胖;既往史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骨折相关情况包括骨折程度、受伤至手术时间、开放性骨折和骨筋膜室综合征;实验室检查包括D-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PLT)、凝血活酶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I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纤维蛋白原(FIB)。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 2检验;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股骨干骨折患者发生围手术期下肢DVT的单因素分析:血管超声及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表明,237例股骨干骨折患者中,围手术期发生下肢DVT形成54例(22.78%)。收集、整理237例患者的基本资料,分析其与患者发生DVT的关系,结果表明男性、高龄、高处坠落伤患者DVT发生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酗酒、肥胖患者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对DVT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既往长期应用阿司匹林对DVT的形成无明显影响(P>0.05),见表2。
多发骨折患者下肢DVT发生率明显高于单发创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血管损伤的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33.33%,明显高于无血管损伤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性骨折、骨筋膜室综合征和受伤后至手术时间长短对DVT的发生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见表3。
发生DVT的患者APTT明显低于未发生DVT的患者,D-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非DVT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股骨干骨折患者圍手术期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引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高龄、高处坠落伤、APTT水平、D-D二聚体是股骨干骨折患者发生围手术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性别、多发骨折、合并血管损伤与DVT的关系不具有独立性(P>0.05),见表5。
讨 论
股骨干骨折需要受到强大的外力作用才会发生,如剧烈的车祸伤、高处坠落伤等,骨折后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期长,需要长期卧床、制动,易发生DVT,继而发生危及生命的肺栓塞。DVT是骨折患者较严重的并发症,是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下肢DVT治疗过程复杂,且预后不佳,预防措施至关重要。本次研究旨在探究DVT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本次研究结果中,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男性、高处坠落伤、多发骨折、合并血管损伤、APTT水平降低、D-D二聚体水平升高是下肢DVT形成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龄、高处坠落伤、APTT水平降低、D-D二聚体升高是股骨干骨折患者发生围手术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高龄(≥50岁)患者更易发生围手术期下肢DVT。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的老化也日渐严重,老化的血管内膜粗糙不平,容易导致血小板附着在粗糙的内膜表面,释放出凝血物质,继而使红细胞聚集形成血栓。本次研究表明高处坠落伤的患者下肢DVT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致伤原因的患者,高能量损伤可造成全身机体应激反应,产生血液高凝状态和血管内膜的损伤。有研究显示高能量损伤可导致骨盆、脊柱、髋部骨折的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显著增高[5],血浆D-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原的降解产物,来源于纤溶酶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常用于反映血液高凝状态。目前研究结果一致认为D-D二聚体升高是DVT形成的高危因素,本次研究结果同样符合这一观点。
本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研究病例数量较少,且本研究中某些影响因素病例数较少,如阿司匹林服用史、开放性骨折、骨筋膜室综合征、合并神经损伤的患者数量均较少,可能会影响危险因素分析的结果。有待进一步完善,以期得到更准确的分析结果。
综上所述,高龄、高处坠落伤、APTT水平降低、D-D二聚体升高是股骨干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工作中对于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当采取严格的预防措施,警惕下肢DVT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臧加成,马信龙,马剑雄,等.不同部位骨折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16,36(9):540-545.
[2] Goldstein JN, Refaai MA, Jr TJM,et al.Four-factor prothrombin complex concen-trate versus plasma for rapid vitamin K an-tagonist reversal in patients needing urgentsurgical or invasive interventions:a phase 3b,open-label,non-inferiority,randomised trial[J].Lancet,2015,385(9982):2077.
[3]周剑鹏,夏虹.腓股肌康复配合补肾益气活血方防治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21(6):195-198.
[4] Zhang YM, JiangX, Sun YS. Effect of rivar-oxaban on preventing deep-vein thrombosisin aged diabetics with femoral neck fracturesafter hip replacement[J].Bioscience Reports,2017,37(3):289.
[5]杨林,张利召,居永平,等.股骨干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5,17(9):751-75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