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核心稳定性训练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坐位平衡功能的影响

时间:2024-11-17

周满相 黄任秀 张靖 杨孝霞 李俊 韦新艳

摘要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坐位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收治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GMFM88、B区粗大运动评分、腹直肌RMS值、竖脊肌RMS值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更优于观察组(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有助于改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的坐位平衡功能。

关键词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核心稳定性训练;表面肌电;坐位平衡功能

资料与方法

2015年7月-2016年11月收治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30例。所有患儿及家长均知情同意,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将符合标准的入组患儿按就诊顺序分为两组。治疗组15例,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18.24土5.78)个月;对照组15例,男8例,女7例,平均年龄(17.42土6.28)个月。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诊断标准[1];②年龄>10个月;③独坐不稳,躯干控制能力差;④具有一定的认知理解能力,能配合训练。

排除标准:①先天性脊柱发育畸形;②智力低下,不能配合治疗;③家属拒绝纳入项目;④康复疗程<3个月的患儿。

治疗方法:两组均予以Bobath疗法、Vojta技术、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等为主的神经发育学疗法及作业疗法等常规康复训练,内容包括关节被动屈伸训练、仰卧位拉起坐、体轴回旋、伏地挺身、坐位滚筒上前后推拉练习、巴氏球上翻身坐起等,1次/d,每周训练5d。治疗组在常规训练基础上增加核心稳定性训练内容。①核心稳定性训练促进头部的控制:利用Bobath球上俯冲训练、桥式训练刺激脊柱伸展,抑制背伸肌紧张;仰卧位或坐位抱球姿势、悬吊床等抑制头后背;仰卧位拉起、侧位体轴回旋、坐位体轴回旋、伏地挺身增强腰腹部肌力,增强躯干主动控制能力。②核心稳定性训练促进翻身的发育,仰卧位或俯卧位控制患儿肩胛部或骨盆控制翻身训练,③核心稳定性训练促进坐位平衡能力的发育,控制患儿骨盆,患儿骑跨在治疗师腿上,治疗师通过双下肢上下高度的调节,促进患儿坐起躯干稳定与回旋,促进患儿协调躯干与骨盆的分离、协调控制躯干各肌群进行动态平衡稳定训练和坐位平衡反应的建立[1]。④智能脉冲枪治疗:治疗脊柱时患儿取俯卧位,在患儿横突部位每隔2个椎体选取1个治疗点,冲击头选择小双头(四肢关节选择单头);治疗四肢大关节时取仰卧位或坐位,将智能脉冲枪头按压在选定点处,选择低档(作用力100 N),脉冲频率0.5~6 Hz。当脉冲枪LED灯由红转绿时表示治疗仪已就绪,治疗师可扣动扳机逐一进行治疗。脉冲枪可智能感应人体不同部位并自动调整脉冲次数、振动频率及治疗时间,以自动冲击结束、松开扳机为1次冲击治疗,每个部位给予次冲击1次治疗,上述治疗1次/d,每周治疗Sd。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比较:治疗前两组患儿GMFM88与B区(坐位)粗大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治疗3个月后,两组儿童GMFM88、B区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GM-FM88、B区粗大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l。

两组间患儿表面肌电图RMS值比较:两组患儿左右腹直肌、左右竖脊肌平均RMS值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左右腹直肌、左右竖脊肌放松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运动时平均RMS值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對照组腹直肌、竖脊肌平均RMS值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左右腹直肌、左右竖脊肌平均RMS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脑性瘫痪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异常的运动控制是脑瘫的核心表现。核心稳定性训练就是加强位于核心部位的肌肉、结缔组织和韧带的力量以及增强它们之间的协作。康复训练中,我们通过控制骨盆、协调躯干与骨盆的分离、协调控制躯干各肌群进行前后左右平衡的自动态平衡训练,促使坐位平衡反应的建立。

本研究表明核心稳定性训练能很好地增强患儿坐位核心肌群稳定性,同时能更好地增强坐位平衡能力。核心稳定性训练增强了患儿的核心大肌群如膈肌、大腿肌(11对)、腹肌(5对)、背肌(9对)和盆带肌(8对)[2],而智能脉冲枪提高了患儿脊柱及四肢关节的核心小肌群,两者结合对患儿核心稳定性的增强效果更佳。因此重视核心稳定训练的患者,其躯干控制能力、坐位平衡能力改善更明显,进步更大。

参考文献

[1]李晓捷.实用儿童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54-71.

[2] Reed CA,Ford KR,Myer GD,et al.The effectsof isolated and integrated”core stability”training on athletic[J].Sports Med,2012,42(8):697-70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