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7
杜炳林 徐众淼
摘要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治疗气虚型便秘的效果。方法:收治气虚型便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聚乙二醇4000,治疗组给予穴位埋线疗法,随访1个月。结果:两组对气虚型便秘疗效均较好。治疗4周时,治疗组总体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埋线疗法对于气虚型便秘疗效确切。
关键词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气虚型;穴位埋线
便秘的發病率逐年增高。生物反馈治疗对出口梗阻型便秘疗效确切,但对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尚不十分明确。手术治疗快速有效,但术后并发症多见、易复发,且临床使用需要严格把握适应证,也是便秘治疗的最后手段。鉴于此,本研究采用中医内病外治法治疗气虚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旨在探究该类病症科学、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研究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7年3-10月收治气虚型便秘患者60例,均符合中医证候气虚型便秘相关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田德禄主编[1-3]。气虚便秘表现为虽有便意,临厕努挣乏力,难以排出;便后乏力,汗出气短,面白神疲,肢倦懒言,舌淡胖或舌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并以随机分配原则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男7例,女23例;年龄20~72岁,平均(38.2±11.7)岁;病程1~30年,平均(7.5±4.9)年。治疗组男5例,女25例;年龄20~75岁,平均(39.0±12.3)岁;病程2~28年,平均(8.1±5.2)年。两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照研究。
治疗方法:①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口服聚乙二醇4000进行治疗。用法用量:分别于早、晚餐后1h内以200mL温开水冲服10g聚乙二醇4000;持续服用14d。②治疗组均给予穴位埋线疗法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分别将大肠俞、足三里及天枢等穴位区域行常规消毒后,用一次性埋线针于前端植入1.5cm长2号医用铬制羊肠线,于埋线针尾端置人针芯,行针刺穴位,左右拈动埋线针,得气后推针芯的同时缓慢退却针管,穴位埋线成功后对针刺部位进行加压包扎,并于穴位埋线成功后3d内每天用安尔碘消毒针眼1次,避免继发感染。此外,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内停用所有与便秘相关的药物及其他治疗,参照以往生活习惯正常饮食,要求患者自治疗当日开始记录每天大便排泄次数,评价并记录大便性状,治疗第2周和第4周时均进行疗效比较。两组随访时间均持续1个月。
治疗前评价:①生命体征,即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②结肠传输试验,为慢传输型便秘首选的检查方法;③排粪造影,排除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检查方法;④结肠镜检查,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
中医证候积分疗效评定标准:①痊愈:主要症状全部消失或疗效指数100%,大便正常。②显效:便秘明显改善,大便正常或恢复至病前水平,排便间隔时间在<72h,大便稍干,接近正常,其他大部分症状消失或100%>疗效指数≥70%。③有效:排便间隔时间缩短1d或便质干结改善,其他症状均有好转,或70%>疗效指数>30%。④无效:便秘或其他症状无改善,或疗效指数≤30%。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lOO%。症状分级积分标准,见表1。兼症为腹胀、腹痛、气短、乏力、汗出、倦怠懒言、面色苍白,纳呆。每个症状若有计0.5分,若无计O分。
Bristol大便性状图谱:①分离的硬块,羊粪样;②团块状;③干裂的腊肠样;④柔软的腊肠样;⑤软的团块状;⑥泥浆状;⑦水样便。其中①、②、③为异常,④、⑤为正常大便,见图l。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R×C表格采用CMH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疗效性指标结果经CMH检验(H=0.151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治疗4周时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CMH检验(H=3.908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两组治疗4周时各症状积分比较,见表4。
治疗组相关因素观测结果分析:经分析,治疗组内疗效与性别、年龄、疗程无关;与病程、病情相关,并且病程越长,病情越重,疗效越差。
讨论
埋线疗法是一种新兴的穴位刺激疗法。是针灸疗法在临床的延伸和发展。其治疗疾病的理论基础[5]如下。①埋线疗法与五脏六腑的关系,《灵枢·海论》:“夫十二经络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在人体经穴上埋线,可调节五脏六腑,重塑机体生理平衡。②中医《灵枢·经脉》关于埋线疗法与经络的关系:“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也就是说疾病的发生和转变均与经络的病理上的作用密切相关,能够掌握经络的生理、病理、诊断的作用,为埋线疗法提供辨证施治依据。
本研究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以脏腑辨证和经络学说取穴为指导,结合经验选穴,提出:①以足阳明胃经经穴为主;②大肠俞募配穴;③根据八纲辨证选择配穴。选穴处方:大肠俞、天枢、足三里。大肠俞乃大肠腑气转输之处,配其募穴天枢,调理气血,疏通腑气;足三里补益气血,调理胃肠功能,增强胃肠蠕动,使排便有力。诸穴配合共达健脾益气,通调肠腑,下气通便之功。
本研究治疗组在总体疗效和中医证候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小,复发率低,适宜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l]方秀才,侯晓华译.便秘罗马Ⅳ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1134.
[2]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肛肠学组.便秘诊疗暂行标准[J]中华医学杂志,2000,80(7):491-492.
[3]田德禄.中医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26-228.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993:131-133.
[5]温木生,郑祥容.埋线疗法治百病[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7-1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