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7
王秋婕
摘要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对脑卒中高危人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治脑卒中高危患者942例,对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高危人群颈动脉超声特征。结果:颈动脉内膜增厚、斑块形成和颈动脉狭窄发生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P 关键词 脑卒中;颈动脉超声;高危人群;危险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是脑卒中致病基本病因,患者多合并高血压,两者互为因果,危险因素分析提示,高危人群中高血压人数比例最高[1]。本研究承接国家级脑卒中筛查项目,对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颈动脉超声特征分析,分析颈动脉超声结果与主要高危因素之间的联系,以期早期筛查与干预脑卒中,减轻社会与家庭负担。 资料与方法 2012-2016年对北京市某社区内≥40岁自愿参加者进行筛查。5年间有2680人参加筛查,调查员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使用《脑卒中问卷调查表》进行现场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饮酒、吸烟、肥胖、血压、血脂、血糖、饮食情况、运动和健康状况),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血压)。根据高危判断标准,筛查出其中942例脑卒中高危患者。本研究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全部942例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纳入标准(高危判断标准):依据中华医学会《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国诊断及治疗指南2010》[2],脑卒中有8项危险因素。①高血压: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3],血压≥140/90mmHg,或正在服用降压药;②房颤和心瓣膜病;③吸烟;④血脂的异常:依据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诊断[5];⑤糖尿病:有典型的“三多一少”临床症状及空腹血糖≥7.0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症状不典型者行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h血糖≥11.1mmol/L;(⑥缺乏体育锻炼(体育锻炼的标准是每周锻烁≥3次,每次≥30min,持续时间>1年;从事重体力劳动者视为经常有体育锻炼);⑦肥胖:体重指数(BMI)≥26kg/m2;⑧既往脑卒中家族史。本研究脑卒中高危者的标准为具有上述8项危险因素中的≥3项,或既往有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者。 排除标准:①户籍所在地非筛查社区的常住居民;②年居住时间<6个月的社区居民;③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超声检查方法:使用PHILIPSCV-580超声诊断仪,采用超宽变频探头,频率8.5~10MHz。被检查者取仰卧位,探头置于颈部,纵向扫描从锁骨下动脉起始,依次检查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观察动脉内膜形态、内膜厚度、斑块及狭窄情况等。 颈动脉超声异常的诊断标准:颈动脉内中膜厚度≥1.0m为内膜增厚,局限性增厚≥1.5mm定义为斑块;颈动脉狭窄诊断标准(美国放射超声学会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标准,直径狭窄率),轻度为<50%,中度为50%~69%,重度为≥70%~接近闭塞,接近闭塞和闭塞。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不同年龄组、不同合并症、合并不同慢性病种类、患病因素分析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結果 一般资料:本次筛查有2680例参加,筛查出属于高危人群的942例(高危率35.14%)。高危人群中男582例(61.78%),女360例(38.22%);年龄40~80岁,平均(65.52±9.28)岁;41—50岁45例,51~60岁340例,61—80岁557例。 不同年龄组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比较:942例高危筛查者,正常55例(5.84%),检出内膜增厚421例(44.69%);颈动脉斑块形成431例(45.75%),其中单发251例,多发200例;颈动脉狭窄35例(3.72%),其中轻度l例,中度5例,重度29例;随着年龄增加,颈动脉内膜增厚、斑块形成和颈动脉狭窄发生率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不同合并症的脑卒中高危者:脑卒中高危者合并与不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史、肥胖、缺乏体育锻炼,两组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内膜增厚、斑块形成、颈动脉狭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房颤和心瓣膜病、既往脑卒中家族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合并不同慢性病种类:无合并慢性病的脑卒中高危者与合并不同慢性病的脑卒中高危者,其颈动脉内膜增厚、斑块形成及颈动脉狭窄发生率比较,除合并1种慢性病组的颈动脉狭窄发生率差异未达到显著性以外,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汁学意义(P<0.05),见表3。 脑卒中患病因素分析:以是否患脑卒中为因变量,性别、年龄、吸烟情况、饮酒、饮食习惯、健康状况、健康体检情况等为自变量,采用向前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肥胖、缺乏体育锻炼、颈动脉斑块形成是脑卒中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4。 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我国脑卒中发病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病死率是欧美国家的4~5倍,是日本的3.5倍。文献报道,脑卒中是可早期预防与干预的疾病,危险因素暴露越多,风险越高,其中过量饮酒、吸烟、缺乏体育锻炼、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房颤和心瓣膜病等8项危险因素与脑卒中紧密相关[5]。故及时掌握社区人群的危险因素进展情况对预防脑卒中有较高的参考价值。颈动脉超声是目前最好的无创筛查颈动脉内膜增厚、斑块形成和颈动脉狭窄的方法,有利于早发现、早干预和早防治脑卒中[6]。本次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的高危人群,内膜增厚44.69%,颈动脉斑块形成45.75%,颈动脉狭窄3.72%,可见该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所占比例较高,正常者5.84%。颈动脉内膜增厚、斑块形成和颈动脉狭窄发生率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加,可能是由于年龄增加导致动脉弹性和缓冲能力下降,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资料表明,肥胖是颈动脉动脉狭窄的重要因素。吸烟可使尼古丁进入血液,引起血管痉挛、血压升高而加速动脉硬化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7]。高血压及高血糖易导致血管功能紊乱和病理生理改变。本研究显示,筛查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慢性病种类越多,其颈动脉内膜增厚、斑块形成和颈动脉狭窄发生率越高。无合并慢性疾病者,以上颈动脉异常的发生率远低于合并3种疾病者。合并>2种慢性疾病者颈动脉管腔易发生中重度狭窄改变,粥样硬化程度加重,表明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与慢性疾病数量密切相关。严重的颈动脉狭窄会改变局部血流动力学,导致颅内小动脉血流速度减慢而影响供血,进而诱发脑梗死,且颈动脉狭窄越严重,脑卒中风险越高[8]。本研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肥胖、缺乏体育锻炼、颈动脉斑块形成均是脑卒中患病的危险因素。故应在社区建立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体系,并建立健康档案,对高危人群规范化管理,定期随访、健康教育、及时转诊等预防性干预措施。同时提高社区居民脑卒中预防和控制知识掌握水平,加强主要慢性病管理等健康指导与干预,降低脑卒中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9]。
参考文献
[l]温朝阳,童一砂.血管超声经典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3(2):154-160.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2,19(12):1-15.
[4]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19(5):4-14.
[5]陳新燕,温昌明,朱相宙.颈动脉超声筛查在颈动脉狭窄与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重庆医学,2015,44(24):3426-3428.
[6]Kalashyan H,SaqqUr M,Becher H,et al.Three-Dimensumal and Convenmmal Carot-id Ultrasound for Assessment ofCar CtidPlaque in a Stroke Patient:A Simple Way toValidate Findings[J].Can J Cardiol,2017,33(3):412.
[7]潘明罗,邵大荣,刘燕红,等.缺血脑卒中和出血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比较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5,19(9):883-886.
[8]贲志飞胨韵雯,卢春玲,等.超声造影联合动态血压等多个参数与颈动脉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5,31(12):1057-1060.
[9]陈绚,李国辉,黄云旗.等.颈动脉超声应用筛查颈动脉狭窄及脑卒中高危因素分析[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6,43(4):302-30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