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7
周玉萍 李红 周丽坤
摘要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联合中西医药物治疗急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方法:收治急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中西医药物结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运用康复机器人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Fugl-Meyer、SECD6、SS-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及肌力测试所需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联合中西医药物治疗急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更有助于提高患者疗效性预后指标、肌力能力以及临床疗效,对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具有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 康复机器人;通窍活血汤;急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
急性脑卒中临床以局部的神经功能缺损为主要表现,临床治疗以保证患者生存为基础,并给予神经功能修复。研究显示,长期、规范的康复训练是保障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得以尽快恢复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院引进模拟仿真测试评价训练系统用于急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患者的病情评估、康复训练联合中西医药物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10月-2017年3月收治急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患者120例。患者知情及签订知情同意书。按患者人院顺序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男30例,女30例;年龄52~72岁,平均(58.0±2.6)岁;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8~21分,平均(13.6±8.3)分。对照组男29例,女31例,年龄53~74岁,平均(58.1±2.8)岁;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8~21分,平均(13.4±8.1)分。两组在性别、年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病例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卒中学会第4届学术年会《脑血管病诊断要点》,诊断为新发脑出血患者,同时经CT或MRI证实;②患者从脑出血发生到确诊≤24h;③患者生命体征仍较平稳;④患者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且愿意接受各项调查量表测试和肌力测试。
病例排除标准:①排除脑梗死患者;②排除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③排除外伤致脑出血患者;④排除严重脑出血学手术患者;⑤排除合并心、肝、肺、肾严重疾病和免疫性系统疾病患者;⑥排除四肢瘫痪、精神病史、语言障碍患者。
方法:两组均给予中西医药物结合治疗。西医从调脂、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营养脑神经等人手进行治疗。①调脂药物:阿托伐他汀钙片,温水口服,2次/d,2片次;②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片,温水口服,2次/d,l片/次;③改善微循环类药物:低分子右旋糖酐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500mL/d;④营养脑神经类药物:胞磷胆碱钠注射液,静脉滴注300 mL/d。中医采用通窍活血汤,(基本方:麝香0.1g,生姜3g,红枣7g,杉仁9g,红花9g,赤芍l5g,川芎15g,黄酒50mL。每天水煎服300mL,分2次服用。
观察组在上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基础上运用康复机器人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①人院宣教+病情评估:由责任护士将治疗相关信息对患者做全面讲解,并由主管医生汇报患者病史、诊断结果和治疗原则等,综合评估患者病情。②康复训练:a.先将患者上肢或下肢与机器人绑定,固定好减重绑带的纽扣及驱动杠和脚踏板脚面的固定绑带。打开电源开关,经1min预热后进人工作状态。医师主操作界面,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合的训练方式f如被动运动、单点助力运动、多点助力运动、连续助力运动、主动运动等),可以单独设置上肢或下肢活动范围(上肢0~120度,下肢O~25度),以及运动频率(10~60次/min)、治疗时间(10~60min)。康复机器人训练1次/d,每周6次。b.训练时间选择:康复训练应在早期进行,一般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情况下开始进行。针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在治疗24~48h以后开始行被动运动。c.被动运动:大关节运动。d.定时翻身+良肢位摆放f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e.心理护理、疏导:治疗24~48h以后清康复治疗师介入,根据患者情况给予对应的心理护理和疏导。f.康复效果评估,并根据病情进展适当调整治疗和康复训练方案,医师与护士共同制订出院计划,并通过电话随访给予患者病情追踪与评价,指导患者家属完成居家康复训练。
观察指标:①疗效性预后指标。以患者治疗前后巴氏指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慢性病自我效能及脑卒中生存质量评分作为疗效性预后指标。巴氏指数(BTID)采用Barthel评定量表、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神经功能采用NIHSS量表、慢性病自我效能采用SECD6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脑卒中生存质量采用SS-QOL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②肌力测试:于治疗前后分别测试患者坐位扩胸10次、卧位上举10次、站位下蹲10次、站位抬膝10次所需时间,所有病例均完成测试,且均由同1名护士进行测试。
疗效评定:以全国第4届脑血管学术会《脑血管病诊断要点》对临床疗效进性评定。①基本痊愈:评分减少>60%,患者能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或基本恢复到病前状态。②进步:评分减少20%~60%,患者能生活自理,独立生活,但仍有部分生活行为需要他人帮扶。③无效或恶化:评分减少<20%或增加,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治疗总有效率=基本痊愈率+进步率。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統汁学软件处理数据,疗效性预后指标、经济性指标、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等数据以(x±s)表示,以t检验分析组间差异性;临床疗效以百分比表示,以x2检验分析差异。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疗效性预后指标比较:两组疗效性预后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除NIHSS评分外其他疗效性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肌力测试结果比较:两组各肌力测试所需时间均短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肌力测试所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治疗3个月后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8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论
中医学认为急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为本虚标实之证,其虚在于气虚、血虚,其邪在于风、火、痰、瘀,因此根据以往经验可对患者实施益气活血治疗。通窍活血汤方中麝香用于开窍醒神,桃仁、红花、赤芍、川芎四药用于活血祛瘀,而生姜、大枣主要是调节营卫功效,方中煎煮时加用黄酒可有开窍通阳、散寒温经之功效。通窍活血汤具有祛瘀不伤血的特点,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该法具有改善血管通透性、血瘀微循环、保护神经元的作用功效,因此在多种脑血管疾病治疗中均有着显著疗效。本研究结果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患者疗效性预后指标评分均显著提高,NIHSS评分、肌力测试所需时间均显著降低。提示中西医治疗方案均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指标。
急性脑卒中患者病后长期卧床,容易导致运动、语言、视力、认知、情感等神经功能损伤,导致患者病后生活质量下降、自我效能下降、运动功能下降、生存质量下降,最大程度改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康复机器人代表了一种现代康复治疗的发展趋势,可使大量重复性简单劳动与标准化动作由机器引导完成。对于神经功能缺损患者来说,通过大量上、下肢重复性目标导向刺激运动,可让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患者在病情稳定的条件下,进行基于脑功能重塑理论的康复训练,改善和减少大脑皮层相应神经功能区障碍。高春华等研究显示,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有着重要的影响,可有效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肌力、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本研究结果提示,与中西医药物結合治疗方案比较,康复训练联合中西医药物结合治疗方案均可显著改善患者疗效性预后指标、生活质量和肌力。可见,康复训练联合中西医药物结合治疗方案中,康复机器人帮助了患者肢体功能的提升,利于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同时最大程度改善了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同时,医护间共同对患者健康状况进行评估与指导,可使护士更加清楚护理方式,大大增加医护满意度,形成医、护、患三方联动的关系,从而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
总之,康复训练联合中西医药物结合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但是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同时未能对远期预后疗效进行分析,后续应加强此方面的研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