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五分汤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42例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4-11-18

范桂滨 李晓峰 苏娜

摘要 目的:探讨五分汤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对42例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予五分汤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其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根据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总有效率90.48%。结论:五分汤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有较好的疗效,可作为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专病专方之一。

关键词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五分汤;临床疗效

五分汤是流传于本地民间的一首验方,由钩藤、蝉蜕、薄荷、山楂和麦芽五味中药组成,主治小儿厌食、腹胀等症。因其价格极其低廉,过去一剂仅5分钱,故名五分汤。2015年5月以来,用该方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FD)4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42例患儿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6~l2岁,病程5~28個月。诊断标准参照罗马Ⅲ诊断标准拟定:①有以下≥l点:餐后饱胀不适、上腹部疼痛、早饱、上腹部灼烧感、恶心、呕吐等,每周出现≥1次,持续时间>8周;②上述症状的出现与大便的性状和次数改变无关或者症状在排便后没有缓解,即排除肠易激综合征;③实验室、X线、B超检查排除肝、胆、胰和胃肠道的器质性病变;④无糖尿病,无结缔组织病,无肾脏疾病,无精神病等。

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均停用其他相关药物,用五分汤治疗。方药组成为钩藤3~9g,薄荷2~5g,蝉蜕1~3g,山楂6~lOg,麦芽6~10g。l剂/d,用水煎2次,混匀后平分2份,早晚空腹各服l份,2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

观察方法:应用积分法进行症状疗效评估,根据患者症状的轻、中、重程度赋予不同的分值,分别用0、l、2、3表示。“O分”表示无此症状;“1分”表示症状轻微,不影响学习、日常生活和休息;“2分”表示症状明显,影响学习、日常生活和休息,但能忍受;“3分”表示症状严重,妨碍学习、日常生活和休息,难以忍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的变化。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证候疗效评定标准拟定:①临床痊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积分减少>95%,并且停药>3个月无复发;②显效:症状明显改善,积分减少71%~95%;③有效:症状好转,积分减少30%~70%;④无效:症状无明显好转,积分减少<30%。症状积分变化计算公式用尼莫地平法,即(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lOO%。

结果

临床治愈8例(19.05%),显效20例(47.62%),有效10例(23.81%),无效4例(9.52%),总有效率90.48%。所有病例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例1:患者,男,8岁,2016年12月初诊。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胀满,进食少量即感到饱胀、暖气,就诊当地多家诊所,经中西药治疗(具体不详)无明显效果。2个月前症状加剧,终日腹胀,伴食欲不振,神疲乏力,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睡眠尚可,二便正常。无糖尿病、结缔组织病及精神病史。查体见面色苍白,形体消瘦,腹平软,全腹无明显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舌淡苔花剥,脉弦数。实验室检查示血红蛋白81.0g/L。上消化道钡餐造影,食管、胃、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未见明显器质性病变。全腹彩超未见异常。拟诊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予五分汤治疗。处方:钩藤6g,薄荷5g,蝉蜕2g,山楂8g,麦芽8g。l剂/d,水煎2次,混匀后分早晚空腹服用,连服7剂。二诊腹胀大减,食量增加。效不更方,再服7剂,诸症悉除,饮食正常。随访0.5年症状未发,体重增加3.5kg,血红蛋白126.0g/L,面色红润,体格健壮,精力旺盛。

讨论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主要表现有上腹部疼痛、腹胀、早饱、嘈杂、暖气、恶心、呕吐、反酸等。根据罗马Ⅲ标准,可分为两个亚型:①餐后不适综合征,表现为餐后饱胀或早饱;②上腹痛综合征,表现为上腹痛或烧灼感。由于目前许多临床儿科医生对于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缺乏足够的认识,不能及时做出正确诊断和治疗,使许多患儿的症状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儿的学习和生活质量。并且由于消化不良症状的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影响了患儿进食,导致患儿营养摄入不足,进而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不少患儿还合并有神经症、焦虑症等精神心理症状。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其致病因素可能有饮食和环境异常、消化道运动功能障碍、内脏感觉过敏、幽门螺杆菌感染、高胃酸分泌、心理因素等,但没有一个因素能完全解释其病理生理的改变,多数人倾向于认为是多种不同因素所致的综合征。目前尚没有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特效药物,临床上一般是首选促胃动力药物干预,必要时加用抑酸剂、抗抑郁和/或抗焦虑药等[1]。由于小儿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全,且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程较长,西药治疗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近来,中医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一直比较活跃,资料显示,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优势[2,3]。

一般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中医“胃脘痛”‘痞满”“嘈杂”等范畴,病位在胃,以脾虚为基本病机,且贯穿于疾病的始终。然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这一特点决定了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不同于成人的一些病机特点。肝常有余,则肝气、肝火易于横逆犯胃,木旺乘土;脾常不足,一则易积易滞,二则易致土虚木乘。故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机特点与肝关系密切,治疗上当肝胃同治。五分汤方中钩藤、蝉蜕、薄荷平肝清热、抑木扶土为主;山楂、麦芽消食和中为辅,全方共奏清肝和胃之功。

参考文献

[1]任建民.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伤残医学,2012,20(9):117-118.

[2]张卓然,王玉水.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治疗进展[J].黑龙江中医药,2012,11(1):48-49.

[3]田子钰,刘素香,陈常青.中药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7,48(4):803-80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